智能搜索
陕南民歌如何传承保护?怎样创新发展?4月30日,陕南民歌传承创新座谈会在旬阳隆重召开。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刘斌,中国音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赵季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音协主席程必呈主持会议。
赵季平指出,民歌能够让人喜欢,让人喜爱,让人经久传唱,首先是民歌具有地域特色,也就是常说的原生态所具备的泥土的芳香;其次是民歌的个性化,包括选手个性化和唱法个性化。旬阳、紫阳的民歌色彩非常有个性,要始终把陕南民歌个性、特色抓住,同时推出和树立有水准、有代表性的歌手,让人们学民歌有个参照物,否则很好的个性化容易丢掉。旬阳、紫阳等县唱民歌的人很多,这就是基础,大家都唱,想唱就唱,高高兴兴的唱,唱的过程期间,发现唱的好的歌手。陕南人杰地灵,出了很多歌唱家,无论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颇具影响力。总而言之,民歌大赛作为起步,今后还要在央视舞台上能够展现,希望汉江边上出现歌手,立足央视舞台走向全国。
刘斌强调,陕南民歌实质上是安康民歌,安康民歌主要是旬阳民歌和紫阳民歌,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现在,在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同时,文化建设越来越被各级领导所重视,而且文化的品牌具有持久性。文化建设不仅包括文化人才、文化资源、文化品牌,更重要的是要形成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浓厚氛围。陕南民歌大赛是个很好的契机,要把陕南民歌的牌子真正塑造起来,不仅在陕南地区传唱,而且在全省也要有一席之地,乃至走出地域性。会议期间,旬阳县委书记马赟首先就旬阳民歌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作了汇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陕南民歌大赛评选结果揭晓[ 05-09 ]
下一篇:全市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在汉阴召开[ 05-09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