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安康追赶超越中文化建设的路径借鉴

作者:陈 菊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7-21 10:55
安康追赶超越中文化建设的路径借鉴
——以福建南平、广东河源为参照

  本文以福建南平、广东河源为参照,就安康追赶超越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谈谈自己粗浅的思考。
  一、安康追赶超越必须避免“文化建设”短板更短的情况
  对于欠发达地区,人们本能地认为经济发展应该成为追求的首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这已经成为很多人头脑中固有而植根的观念。而文化建设常常被作为“务虚”的软指标印刷在纸上、强调在嘴上、虚化在行上。自己也曾经认为文化建设是“花钱不挣钱”,是发达地区、有钱地方才玩得起的“烧钱”项目。但是,此行考察这些与安康很相似的欠发达地方,扑面而来的文化氛围、文化与产业(产品、项目)的融合、文化创造的价值等令我大开眼界。同时也不禁担心,即使未来彼此之间GDP的差距缩小了、森林覆盖率的差距缩小了、生态产业的规模差距缩小了,就能追赶超越了吗?如果安康的发展思路中文化建设蕴含的能量被低估,文化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激活潜力被漠视,仍然固化地认为只有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文化建设才能提上日程的话,安康追赶超越的目标将难以实现。因为文化建设滞后不仅仅会影响到对安康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更重要的是没有发挥文化这一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助推器”作用,将直接制约安康产业发展(尤其是三产)的提质增效扩能,进而导致综合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因为文化建设在南平、河源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不仅有可视的成果,更能感受到对经济社会发展暗流涌动的推进之力,安康必须重视学习借鉴南平、河源在这一方面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否则未来在奋力追赶经济发展短板中“文化建设”的短板会越来越短,累及整体。
  二、挖掘、研究本地文化资源是文化建设的立根之基
  谈到文化建设对于安康这样一个经济发展滞后、原生文化不够厚重的地区,很多人仰慕他人的同时不自觉地亲近、接受着外来文化,甚至妄自菲薄地认为安康文化建设土壤太薄难以挖掘出有价值的东西。相比之下同为欠发达地区的南平和河源对自身文化建设的坚定执着、倾力投入令人惊诧,在2016年河源市更是将“建设文化河源打造文明河源”设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项目。让河源的文博旅游魅力,成为展示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窗口,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精神粮仓。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差异性,越是不同越有价值,越是独特越令人难忘。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就像陈年老酒,一旦知名就会不断自我增值,不断释放能量,彰显珍贵。尤其是其不可替代性更能提振当地人的文化自信,变成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就考察所见,南平、河源持之以恒研究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打造地域文化知名品牌,扩大知名度,成效已经凸显。对比之下安康与它们在文化建设中可以着力的切入点颇为相似,但是着力的程度和效果上大相径庭。
  1、借力茶文化建设——打造出茶产业全产业链。安康和南平同为茶产区,南平武夷山大红包茶文化建设不仅使茶扬名,靠茶获益,更不断提高地域的知名度。“游山玩水品茶”已经成为到南平旅游的“标配”(这与安康的情景何其相似,但是其“品”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包括看山水实景演出的茶戏、观茶叶的生产制作过程、赏丰富多彩的茶艺表演、品系列繁多的茶品等)。茶叶种植——加工——围绕“茶”延伸的各种服务已经打造出一二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更值得学习的是在我们看来已经非常知名的“南平武夷茶文化”,他们的挖掘打造却永远在路上,产品——精品——极品的追求使他们对茶文化建设的创新永不停步。相比之下,对安康富硒茶文化挖掘打造的重视程度、研究深度、投入力度与富硒茶的珍品地位可谓反差巨大,我们仍然停留在种茶、卖茶、喝茶的阶段。
  2、挖掘历史文化——倾力保护与研究下的古为今用。南平是理学大家朱熹的出生地和长居地,“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研究挖掘朱熹理学文化资源已经成为南平当前重要的文化建设项目。个人认为挖掘历史文化只是手段,通过挖掘彰显舍我其谁的文化独特性、提升南平的知名度和辨识度、让朱子文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才是南平此举期望达到的目的。南平人自感惭愧的是武夷山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已十几年,可朱子文化品牌依旧深藏闺中。为此,省、市共同发力,要将朱子文化打造成福建省第一文化品牌,仅2016年就重点确定了14项研究课题,开展了朱子文化保护、学术、传播、教化、交流等工程。对比之下安康的鬼谷子、怀让等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速度慢,投入少,更缺乏系统性,呈零敲碎打之势,关键还是不够重视。
  3、重塑移民文化——文化“软实力”异军突起。因为经济发展滞后,河源市曾经对文化建设不够重视,但是近十年来,决策层充分的认识到,硬实力的不足并不必然让河源只能隐姓埋名,只要有想法完全可以另辟蹊径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软实力”也是实力。在这样的理念下围绕“客家文化”建设的一系列决策出台、举措落地。河源客家人的来源可上溯至秦始皇年间,是最早的客家人聚集地,为了彰显这个“最早”的地位,河源可谓下足了工夫,围绕客家文化的一系列“大手笔”文化建设成果已尽显眼前,投资八千多万的客家文化公园、展示“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文化特色和客家建筑造型的园林式生态图书馆(国家一级馆的标准,投资约2.2亿元)、围绕“河源人文历史”和“河源客家民俗”两个主题进行布展的河源市博物馆、通过国家一级馆认定的河源市档案馆、桃花水母大剧院、以及正在改造的文化馆、美术馆等都成为标志性文化建筑。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软实力”日渐雄厚已经让河源人充满文化自信。这让同为移民聚集的安康,同为落后地区的安康汗颜、深思!
  4、“借文化”发展——无中生有打造文化产品。目前南平开始打造的“航天体验+养生文化(一期是航天体验馆,二期是航天科学养生馆,三期是生态园,总之是要延伸传递以航天员的身体标准打造航天级科学养生的理念)”、“大圣(孙悟空)信仰文化”等项目可谓“借文化”之“无中生有”之举。
  三、赋予文化内涵的产业(产品)才能提升品质、带来更高的附加值
  客观地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已经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建设的唯一目的,以文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应该是更渴望实现的目标。南平、河源之行真切地感受到赋予文化内涵的产业(产品)才能提升品质、带来更高的附加值。尤其是一产和三产一旦有机融入文化内核,就会由“下里巴人”蜕变为“阳春白雪”,不但有品位,更有高回报。相比之下,安康的养老业、休闲游、种养业等提供的还是初级产品,起点不高必然极易被市场淘汰。
  1、河源市“巴伐利亚山庄”的康养项目——告诉我们康养不是“养老院+医院”。以德国巴伐利亚建筑风格打造的河源市“巴伐利亚庄园”(名称缘起德国巴伐利亚州和广东省于2004年缔结为友好城市),其宣传口号是“中国河源·巴伐利亚庄园”、“粤港澳的后花园、亿万华人的度假村”,度假的文化理念是“三养”——健康养身、禅修养心、旅居养老。该项目占地10平方公里(其中5平方公里为湖面),三期总投资将超过200亿,2014年试营业,2015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累计实现税收超过2亿元,吸纳就业1100人,带动相关产业经济1:7放大效应。2016年上半年游客同比增长429%,税收同比增长74%,就业同比增长18%。此项目市场效应如此之好,一是基于河源的生态优势,这是“三养”的立根之基。河源市森林覆盖率达74.3%,也是重要的水源保护地,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水质标准,在省内的生态优势地位与安康很相近。河源还荣膺“2016中国最干净城市排行榜”十强。这些都为“三养”项目奠定了坚实而优越的自然基础。二是基于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人文性和大手笔。此项目分为三期投资,目前只完成了一期就火爆市场。三期完工后该项目将由六个小镇(农耕小镇、教育小镇、体育小镇、艺术小镇、DD湖小镇、温泉小镇)组成,文化意蕴深厚,商家多元定位,游客各取所需。这样的理念告诉我们康养不应是“养老院+医院”低端项目。
  2、南平市徐市镇“花花世界”休闲游——“一朵鲜花”撑起的休闲游。花花世界休闲乐园是由一个家庭种植农场提升改造的,以“花仙子寻找爱情和幸福”为童话故事线索加以打造,根据四季不同种植上百亩百余种花卉,以花雕、花毯、花丘、花溪、花海、花艺造型融合成一个永不落幕的花的盛会,是集“观赏+科普+亲子种养+休闲游览”为一体的艺术花园。该项目最大的亮点是“纯粹”——以“一年有四季、四季花不同、花中有故事”打造了一个占地40公顷的村级“鲜花旅游”项目。相比之下,安康的休闲游内容雷同,品位不高,缺乏个性。
  3、南平市“三木自驾游”小镇——旅游项目创新的引领者。随着有车族的膨胀,自驾游已成为重要的旅行方式。可是如何让自驾者到一个地方有家的便捷,“三木自驾游”小镇做到了。一个四亿元打造的国内目前最大、配套最齐全以自驾游营地为核心的大型旅游综合体极具特色,成为引领旅游时尚的风向标。尤其是吃住行的基本生理需要,因为赋予了足够多、足够新的文化创意已经成为美的享受。游客可以住宾馆、宿木屋、睡房车(也可以将房车租用开出去)、搭帐篷,坐在汽车里看全国最大的户外3D电影,一线的快餐品牌、高档的餐饮酒楼、蒙古包中的烧烤、甚至是“老土”的蒸汽机火车餐馆定会让你的胃留下深刻的记忆,众多的DIY项目,便宜便捷的洗漱设施,加油站、汽车维修保养施救等各项服务更是齐全,所以网民会留下如此感触——回“家”的感觉真好。应该说,安康也适合发展自驾游营地这样的旅游项目,但目前还是空白,可是你不占领市场别人就会捷足先登。
  结语: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经济落后就不可能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而且认定这是必然。但是同为欠发达地区,南平、河源文化建设不但成效显著,还促进了经济提速、素质提升、文明提高,取得了多赢的综合效应。它们对文化建设的倾力和成效给我们以鲜活的启示:一是追赶超越不能只瞄准GDP,“软实力”的突起也是一种超越。二是文化建设投入大、周期长,不能急功近利,但是一旦显效便是一种“个性化符号”,对一个地方扩大知名度、增加美誉度的作用不可复制。同时也会增强民众自信、提振百姓士气,考察中反复听到的声音是“我们的经济发展位次靠后,但是我们的生态和文化建设并不落后”。三是赋有文化内涵的产业(产品)才有可能超越普通成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优质品、甚至是精品。考察看到的很多项目安康也在做,但是我们只是在做有使用价值的低端产品,别人做的是除了使用价值、更有审美价值、更加人性化、不断满足甚至创造着消费者需求的高端产品,其品质差别不在于有形的物化原料,而在于无形的文化内涵。四是很多产业和项目都落地村镇,尤其是一产和三产融合项目,所以特色小镇一定要特在产业产品上,才有生命力,而非地产开发,这是安康切切要避免的。总之,发展思路和长期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不仅要立足于当下更要超越于当下,要高瞻远瞩,未来才有可能实现追赶超越,如果总是在“吃饭穿衣量家当”的局限中思考问题,只能亦步亦趋、步人后尘。

  (作者单位:中共安康市委党校)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