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

安康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唐德新 来源:安康发展 发布时间:2017-05-11 16:05
  “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我国农村发展转型的基本战略,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是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
  一、安康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面临的问题
  1、一产不强,标准化程度低。一是安康市自然条件限制。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抗灾害能力差,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加上投入不足,安康市在标准化建设方面滞后,都是低层次、粗放式建设,很难达到标准化要求。二是标准与实际情况脱节。标准质量不高,产中技术规程多,产后标准少,标准的可操作性不强等。三是标准贯彻实施力度不够。生产者素质较低、标准化意识不强、基层推广人员缺乏,很多农业标准难以落实。
  2、二产较弱,市场主体规模小。一是总体规模小。“小而散”、“档次低”的问题突出,上规模上档次的少,带动力不强,深加工、高科技、名牌产品少。二是加工能力弱。适宜加工的初级农产品品种较少,农产品产后保鲜、贮运、加工环节科技攻关滞后,特别是精深加工相对薄弱。三是利益联结松。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低层次产销合作上,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3、三产不优,功能结构单一。一是投入结构失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早已不是满足吃饱问题,而是要吃好、讲品质、讲安全、讲养生,这是消费升级新常态。如果不对农业的要素投入进行调整,不仅不能实现农业的提效,还会导致环境资源浪费,影响生态环境改善。二是生产与销售失衡。三次产业融合的企业大多处于产业价值链中低端,辐射带动能力弱。龙头企业促融主体带动力较强,而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文化产业两大新兴主体规模小、数量少。三是产业链失衡。农产品多数以初级产品或半成品的形式出售,产品的附加值低,产业链短,特别是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如工业,农业产业链配套建设滞后,农业转型升级、跨界融合发展落后于工业。
  二、加快安康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路径分析
  1、做强“一产”,强化一产基础
  加强基地化建设,提升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要大力实施原料基地建设工程,制定主导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明确目标、措施,尽快形成规模效应。要着力整合行政资源、专业资源,建立条块结合、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有序推进。要科学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根据产业基地内资源和交通区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合理选择主导产业,相对集中连片,形成规模,确保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质量。坚持绿色生产理念,加快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规范和标准,加大质量控制技术的推广力度,推进标准化生产。继续推进主导产业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加强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的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其开展标准化生产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生产过程管理,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基地生产过程管理。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引导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达标的农业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及时申报产品质量认证,强化认证后监管。
  加强品牌化建设,扩大影响。要大力培育品牌,通过好的品牌,让消费者真正认识安康的农产品。安康良好的生态环境、地理环境、决定了全市有着生产优质农产品的良好基础条件,加上标准化生产、现代化管理,使安康市富硒、生态、优质、味美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更具影响力。要抓好地域品牌与商品品牌、企业品牌同步推进。安康“中国硒谷”地域品牌必须要有驰名富硒产品品牌以及知名富硒企业品牌支撑。
  2、做优“二产”,优化二产结构
  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一是延伸产业链条。鼓励有能力、有实力、有潜力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融基地生产、精深加工、市场开拓、产品销售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体系,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二是开发新产品。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市场化、产业化研发活动,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研究,引领现代农业向“高端、高值、高效”方向发展。
  加强农业加工园区建设。加强农业加工园区建设是发展农产品加工的重要载体。落实好市委市政府“三区两园一中心”建设总体部署,推进高效聚集发展,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要整合、联合、提升,实施区域内适当集中、融合发展,实现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聚集发展转变。鼓励企业向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培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融合、产村融合、产城融合等多元融合。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是安康市建设的重要抓手。要结合国家大力实施的专用原料基地建设工程、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工程等四大工程,要积极策划、包装、争取一批切合安康实际的一二三产融合项目,争取中省支持,市政府要列支专项资金用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3、做活“三产”,拓展农业功能
  发挥教育文化功能。科普教化功能应该作为一个长期战略进行开发。应让都市农业的科普教化功能进学校进课堂、进社区、进家庭,充分发挥农业文化传承功能,包括作物文化的传承、农业技术的传承、经济模式的传承。现代农业应该比传统农业文化传承功能更强、承载力更大。平利农耕文化园较好的发挥了农业文化的传承教育功能,体现了农业与历史、农业与文化、农业与生态、农业与旅游的结合,让游人畅游于历史与现代的长河,缅怀历史,畅想未来。
  发挥三产生态旅游功能。二产、三产都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生态的修复保育只有一产,城市中种花栽树都属于大农业范畴,只有农业才具有这个功能,因为农业和大自然具有天生的和谐关系。农业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两个生产的过程,农业的旅游休闲观光功能发展势头非常好,开发前景非常大,特别是随着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休闲时间的增多,旅游休闲观光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三、安康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对策和建议
  1、发展休闲农业,培育一二三产融合业态
  注重发挥优势,明确休闲农业目标定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是安康市一二三产融合的优势。依托生态、农业等资源,整合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实现全域旅游、农旅共强、融合发展。制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规划,结合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把发展休闲农业纳入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之中,将休闲农业发展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生态文明、文化创意产业建设融为一体,为城乡居民提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休闲旅游体验。
  注重载体建设,构筑休闲农业发展平台。构建“休闲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农业发展的新平台。一是基于都市人对于食品安全的需求建设休闲体验园区,可以让市民亲身走进农村,贴近农民,乃至亲自参与到农业生产中去。二是基于功能农业的需求,建设生态休闲农业、医养康养农业园区,实现人与环境、健康与养生融合发展。三是基于亲近乡土的需求,建设学习教育园区,创造学生实习,亲子教育的环境。
  注重规范管理,提升休闲农业品牌档次。开展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打造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镇村,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因地制宜开展休闲农业特色村镇、精品农业、农业主题园区等形式多样的创建与推介活动。开展富硒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着力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聚区。推进休闲农业景点、生态农庄建设,融“知名景点、观光茶园、特色庄园、地方曲艺、农家美食”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品牌不断提升。
  2、建设特色小镇,搭建一二三产融合平台
  推进理念创新,推动内涵发展。特色小镇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新一轮产、城、人融合的重要平台。一是“文态”为源。把小镇改造、产业转型升级与传承优秀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走“文化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发展路子,突出一镇一品、一镇一景、一镇一韵,差异发展。二是生态为“本”。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升级、生态经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打造全域化“现代化生态城”。三是城镇业态为“支撑”。注重“产、城、人、景”的和谐,探索建设民俗文化体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三位一体”模式和新兴产业文化集聚—商务洽谈—度假休闲的“生活驿站”模式。
  倾力文态提炼,彰显小镇魅力。文态功能决定着城镇品位与内在引力,应把文态有机融合到城镇建设中。一是提炼民俗文化特色。对自然景观,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地域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色加以渲染,注入文化内涵,对人工景观要赋予民俗文化特色。二是提炼休闲文化特色。突出建设用地“保山保水”、建设布局“显山露水”、景观设计“借山用水”、空间组织“依山亲水”,利用自然地形,依山就势进行建设。三是提炼区域文化特色。应结合实际,强调功能满足、个性特色、生态环保、情感归宿等方面的要求。
  突出生态功能,培育特色产业。生态富硒是安康特色最优的资源,特色小镇建设要充分考虑这一功能特性,统筹思维,系统设计。一是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高标准、高起点编制特色小镇发展规划,明确小镇的功能定位、分布、发展思路。二是合理推进生态融合。突出宜居特色,在“中国硒谷.富硒魔芋之乡”、“富硒茶乡”等地生态开发与保护中,要注重融自然生态风光、风土人情为一体。三是淡化区域概念。特色小镇没有特定的行政区域,不能受制于区域框定,要实现“飞地经济”发展与各个特色小镇开发的有机协调。
  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引领一二三产融合
  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整市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发挥市场配置决定作用,建立和完善“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构建政府推动力、市场活力、社会创造力相依推进的动力机制,实现商业服务可持续。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推动“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加大投入力度,建设中国富硒农产品交易平台,实现农业从“地上”到“线上”的飞跃。
  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服务。科技进步是驱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有效发挥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省富硒经济植物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和实施富硒食品标准体系。要依托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市农科所、安康学院等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动能、新业态方面培育科技创新成果。
  打造农业合作交流平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进高端农业科技成果和高层次人才,引领现代农业向“高辐射”方向发展。举办农业节庆展会,打造旅游节事品牌,创新策划农产品采摘、赏花、推介等特色节事活动,利用龙舟节、硒博会等,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加大安康农业“走出去”战略,继续在国内外开展展销宣传,引导农业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4、培育多元化经营主体,激发融合发展活力
  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品牌嫁接、资本运作、产业延伸等方式,打破产业界限,实现发展壮大和转型升级,开展跨区域、二三产业间的联合与合作,让龙头企业有能力有条件在产业融合中发挥主导性作用。如安康市阳晨集团以产业联盟为辐射,以产业基地扩张,注册“康硒谷”牌安康生态富硒猪肉,开设销售专店40家,进入华润、人人乐等大型超市。
  发挥家庭农场合作社纽带作用。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合作社创建活动,制定和完善市级家庭农场、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标准,促进家庭农场、合作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鼓励家庭农场开展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等经营活动。支持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拓展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
  5、政府积极作为,提供政策保障措施
  抓好一二三产融合结构布局。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区域优势原则、市场与政策调节相结合原则、产业关联原则、综合效益原则以及整体性原则。要通过农业相关产业联动集聚,推动生产要素跨界配置和一二三产相关业态的有机整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紧密连接、协同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比较合理的区域分工和布局,形成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格局。
  积极鼓励和支持先行先试。要以培育融合发展主体、探索融合模式、完善融合发展机制为主要任务,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要以龙头企业培育为重点,开展种养加工结合型、农产品加工引领型、休闲农业带动型、“互联网+”支撑型、产业园区整合型等多种模式的试点,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要加强融合政策和资金扶持。产业政策从来就是政府引导和影响产业发展的最重要政策手段。建立支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强化支持一产优先发展的政策,财政投入应重点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力布局调整、农业生态建设与保护、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加大对农业生产功能区、发展区、示范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的支持。

  (作者单位:安康市农业局)
打印本文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