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走进安康>安康旅游>游记随笔 > 正文内容

    芍药之谷

    作者:周晓莉 时间:2016-05-03 14:41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平利有一景点名叫芍药谷。
      第一次去是五年前。那时它还未出名。道听途说它尚有几分姿色之后,颇想亲眼目睹,以期得到什么印证似的随着一个采风团去了,心情自然有几分戏谑。记得那是初夏,纷纷扬扬的雨下得很是轻佻。
      从平利县城出发,沿省道308往安康方向行六公里于芍药沟入口拐进村道,山路九曲十八弯,路随山势盘旋而上,如一条丝带绕过一片片坡地,环着一层层小梯田。山中细雨纷飞,轻雾朦胧缭绕,雨雾两相暧昧。
      初夏时节,山中的雨却还似春雨。性子温和,又下得散漫,轻飘飘的,飘在半空就被调皮的山风吹散了。头上,脸上,身子上,落的都不是雨,只是那一天的清凉意。
      雾是变幻莫测的。人在雾中,奔着前面那一团更浓的雾去。人到,雾却散了。人走,雾又聚了。
      山陡峭而高。两侧的山都需要仰视,高处有如斧削的,有如雷劈的。更有散落山地的巨石,大而坚硬。传说远古时雷公劈山石供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扔在了芍药谷。就这样,人们把事实上的华南板块南秦岭构造带中一场巨大的崩裂运动轻易谅解了。
      谷幽暗而深。巨大的声响提示水流自高处跌落深渊的气势,独特的轰鸣是山谷里绕指之柔的流水与铿锵坚硬的岩石相遇与碰撞之后产生的自然交响!
      行至芍药谷山顶雷家坡处停车,驻足细看。一方方的小梯田,依山势而筑,依次递接,逐水而上,又顺着山坡蜿蜒开去。路边的蕨类植物旺盛茂密,飞蝶旱、马齿苋之类的山野菜随处可见。蜿蜒的山路边,乳白色的槐花一串一串,香味如同茉莉。坡地里玉米土豆长势正旺。路边少有砖混结构的楼房,泥墙瓦片的农舍,因地就势,与这里的山、田、地、人以及鸡鸭猪狗相得益彰。
      见到了一些自在的人影,或在小小的水田里弯腰插秧,或者挥动锄头在坡地耕种,或者立在屋旁小山一样的柴垛旁午饭。小狗在不远处摇着尾巴,小山鸡自在觅食。山中新绿一片,人间的炊烟冉冉。生活的河流,在这里以别样的方式缓缓流淌。
      二进芍药谷是次年冬天。一行人弃车徒步,进谷看冬景,穿过缓坡下到了谷底,又从谷底爬到另一面缓坡,再进入另一个谷底。
      枯水的季节,芍药谷里的水流依然保持着可观的流量。遇到的,是一个又一个飞瀑流泉。这里的水借着岩石的千姿百态之势,永远都有它别样的生命状态。或飞流直下,或九曲回肠;或一碟三潭,或直抒胸臆。
      谷底巨大的岩石,历经千年的风雨,万年的沧桑。有几面巨大而平坦的岩石,上面可供百十人立足,坐下来一边歇息,一边想象远古年代,不由得感叹大自然中蕴藏着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回程时于窄处遇一越野车。有人说,这是来搞旅游开发的。
      再去芍药谷,是六月的雨后。
      驱车一路向上,车窗外,雨后初晴的山谷面目清明。看修竹碧草,层岚叠翠;听飞瀑流泉,水声轰鸣。山中居民养殖种田,怡然散淡。不禁感叹,山中风景时时变幻,每一次都会带给观光客不一样的感受。看客,当清空一切情绪和观点,带着欣赏的心情行走。
      虽是雨后初晴,谷底湿滑难行,但终难抵挡水声的诱惑,于是随众人下到那一处风景极佳处观瀑。巨大的水流自甚高处遇层层岩石而跌落,形成了飞瀑天梯,大大小小的水的碎片一片洁白,最后落入深潭,化为碧绿。人立在远处,脸上迅速被水雾笼罩。
      午后,朋友安排在雷家坡一农户家喝茶,聊天,吃饭。
      这户人家盖起了两层小洋楼。旁边的泥墙老屋并未拆除。问远居深山,靠什么力量盖起了这么漂亮的房子?回答说前几年养羊和贩羊,收入不错。问现在还养羊吗?回答说现在搞旅游开发了,家里栽了几片竹,也准备接待一些游客预定的农家饭菜。
      转到屋后,便是主人的田地。几方水田,因山就势,大小不一,秧苗青青;几池藕塘,娇嫩的荷叶在六月的阳光下焕发着碧玉般的温润光泽。一池新绿,一池辛勤,一池希望。田埂上,是一排排的紫芽姜——新的稻米上市,紫芽姜也可上市了,去年卖到了十多元一斤,合着秋季的山椒清炒,是一道开胃的下饭菜。屋侧,是一块巨大的石头,旁生一株李子树,枝头上累累果实压弯了枝桠。几只散养的黑色小山鸡,跳上不高的枝桠上躲太阳。树旁一小块空地上,主人见缝插针种了旱芋。
      晚饭开在主人新楼房的一楼餐厅。白色的餐桌餐椅,自养柴鸡,土鸡蛋,自家的菜,农家手艺,风味独特。山里农家的传统,与现代生活的相会交融,也可以这样来得自然而然。
      归来。沿路细看一番路边新修的鱼池。观瀑的道路也已修建,几处景点已经有了新的人文点缀。开发的速度日日掘进。
      问朋友,这芍药谷的名字可有来头?
      朋友说,周文王的伯父叫太伯,民间尊为太神。历史上记载的太伯,被认为是至德的典范。太神兄弟三个:太伯、仲庸、季历。老三季历的儿子最聪明,被认为是可以继承王位的人(姬昌)。为此,太伯就说服仲庸离开岐山南迁。途经陕南平利药妇沟一带,不料女眷生病痛经滞留,民间献方用当地芍药治好。芍药谷因此得名。我想,那时这里该是一片灼灼的芍药花谷吧?
      听得的故事淡化了内心里关于刀光剑影、爱恨情仇的种种想象,却自此记住了历史上一个厚德的人,记住了这梦幻的名字、美丽的山谷,以及这片土地上善良的子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杨雯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