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正文内容
    文件名称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茨沟镇中心卫生院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做法与经验的通知 公开目录: 通知简报
    索引号 719776475-20200-2015-0095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5年04月09日
    文号 安政办函〔2015〕35 号 公开日期: 2015-04-09 15:02
    有效性 有效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茨沟镇中心卫生院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做法与经验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实施医改5 年来,我市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基本原则推进改革,稳步实现各项任务目标,“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初步缓解。工作中,努力发挥基层首创、充分尊重群众智慧,不断调动各级各部门积极性,鼓励基层创新探索医疗卫生服务的做法和经验。汉滨区茨沟镇中心卫生院作为我市的一个普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中坚持爱民、亲民、便民、利民的服务理念,创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组建“责任医师团队”、推行家庭签约式服务,送健康到群众身边,解决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显著提高了居民健康管理水平、满足了居民多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走出一条符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健康利益的新路子,从全市近两百所镇卫生院中脱颖而出。
      茨沟镇中心卫生院的基本做法和经验得到了省政府相关领导和省医改办、卫计部门的充分肯定,还要求在全省加以推广。为全面加快我市医改工作步伐,发挥好典型引领作用,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茨沟中心卫生院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做法与经验》印发你们,请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借鉴和大力推广,早日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安康模式”,使医改成果早日惠及广大城乡居民。
      当前,医改工作已步入深水区,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多项改革任务进入攻坚期,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医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紧迫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始终按照中、省、市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省市政府“十二五”医改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推进各项重点改革。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 年4 月1 日
     
    茨沟镇中心卫生院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做法与经验
     
      茨沟镇中心卫生院位于安康市汉滨区北部,现有职工32 人,乡村医生9 人,服务人口1.4 万人、辐射面积158.3 平方公里、距离最远的自然村近20 公里。新医改以来,茨沟镇中心卫生院克服人员不足、基础薄弱、服务半径大等困难,2012 年起,整合公共卫生和医疗资源,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组建“责任医师团队”,推行家庭签约式服务,送服务到群众身边,取得较好效果。
      一、主要做法
      (一)建设“两个中心”,创新服务机制。调整卫生院整体布局。建设公共卫生楼,形成相对独立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集中设置医疗卫生服务科室,“公共卫生服务中心”设预防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8个科室,“医疗服务中心”设内科、外科、中医科等10 个科室。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指标、管理细则,做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不断规范工作行为。特别是新制订责任医师团队服务制度、“三联”(联村、联责、联酬)责任制等,形成了“12345”工作方法,即:一个责任医师团队,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两轮驱动”,临床医生、公卫专干、村医“三方组合”,公共卫生服务、义诊送医送药、出院随访、惠民政策宣传“四种服务”,明白服务时间、地点、方法,内容、团队人员“五个明白”,初步构建了以“两个中心”为平台、团队服务为载体、固定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的基层卫生工作新机制。
      (二)组建责任医师团队,推行签约式服务
      2012 年,卫生院结合工作实际,把全镇划分为8 个责任区域,组建8 个责任医师团队分片包干,开展巡回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每个责任医师团队不少于4 人,包括临床医师、护士或医技人员、公卫人员和村医各1 人,团队成员承担不同任务,职责明确。团队成员将照片、姓名、服务内容、联系方式在各村公布,并向每户居民发放联系卡,开通24 小时联系电话,进一步方便群众。团队化上门服务让村民感到“赤脚医生”又回来了,身边有了“健康顾问”。通过1 年多实践,2013 年卫生院又推出签约式服务,与居民签订协议书,明确定期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绿色通道转诊、出院随访等一体化服务内容,并根据居民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健康干预等内容。两项措施有效解决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拉近了医务人员与居民的距离,提升了群众对卫生院、村卫生室实施健康管理的信任度。
      (三)加强绩效考核,实施服务质量跟踪管理
      卫生院制定了责任医师团队绩效考核方案,并与各团队签订服务项目《任务书》,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分工,规范工作流程,将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实行绩效工资,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为确保工作扎实落实,卫生院根据目标责任,对责任医师团队进行跟踪管理,实行《工作日志》,记载责任医师团队每次下村工作内容及服务对象签名、村医签名、活动图片等资料;定期召开团队会议,研究、讨论具体问题,每季度进行书面小结。卫生院按季度考核团队工作情况,并根据考评成绩兑现绩效工资,对工作到位、成绩显著的团队予以适当奖励。
      二、工作成效
      一是实现了“四式管理”,达到“四个转变”。卫生院将各项工作下沉到团队,划片分区包抓,实现了“网格式”管理。开展上门调查、体检和义诊,及时更新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了“动态式”管理。通过责任医师团队公示牌、热线电话、联系卡,签订服务协议,实现了“契约式”服务。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的居民、孕产妇、儿童等不同人群,突出不同的服务内容,实现了“定制式”服务。通过3 年多实践,初步实现服务对象由病人个体向社区群体转变,服务内容从单纯的医疗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服务转变,服务过程从断续的医院服务向连续的终生卫生保健服务转变,服务方式从被动的等待病人上门向主动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转变。
      二是夯实了镇村一体化,提升了村医服务水平。“两中心、一团队”的管理模式,加强了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镇村两级卫生人员在一个团队中密切合作,在实践中形成了传、帮、带,提升了乡村医生的服务水平,为镇村一体化探索了新路。
      三是改善了医患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通过责任医师团队走村串户开展医疗卫生服务,逐步形成了“建邻里情,串邻里门,医邻里病,贴邻里心”的服务效果,融洽了与居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居民接受服务的均等性、积极性和满意度。
      四是实现了防治并重,提高了辖区居民的健康水平。通过责任医师团队进村入户开展适龄儿童摸底、分发疫苗接种通知单、慢病随访、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出院随访等工作,免疫疫苗接种率和高血压病、2 型糖尿病、重症精神病等规范管理率提高了,其相关的并发症、后遗症明显减少了。
      五是提高了基层首诊率,落实了“分级诊疗”。通过“熟人效应”,居民有了健康问题,第一时间与签约责任人联系,基层首诊率大大提高,实现“小病不出镇”。团队医生履约处理不了时,则转上级医院治疗,实现合理分诊分流。2012-2014 年基层首诊率分别为70%、72%、75%,住院病人分别为750 人、1517人、1828 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