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把首善担当持续转为攻坚之力 ——平利县委办脱贫攻坚纪实

    作者:佚名 时间:2019-06-21 09:17 来源:平利县 字号: 打印

      脱贫攻坚战打响来,平利县委办把建设首善机关作为把准“三服务”与脱贫攻坚的契合点,坚持用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衡量首善机关建设成果,立足党办职能,用心用力用情,将首善担当持续转化为攻坚之力。

      “红黄绿”督办清单
      扛起首善责任,服务脱贫大局

      黄开华是县委办派驻双杨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说起“红黄绿”督办清单制度“诞生”的经过,他记忆犹新。
      “当时,办公室在蹲村入户摸清底子的基础上,制定双杨村群众满意度现状表。为了容易辨析、区别工作进展,在县委主要领导的点拨启示下,县委办探索用颜色区分标注,红色代表帮扶措施未落实,贫困户满意度不高;黄色代表帮扶措施正在落实,贫困户基本满意;绿色代表帮扶措施已完成,贫困户满意度高。“三色管理”能直观看清贫困群众的满意度,还能连续体现脱贫过程,更能及时精准发现问题、精准夯实整改责任、精准验证脱贫效果,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肯定。随后我们就根据实际,总结提炼出“红黄绿”督办清单经验,得到县委批示推广。”
      “红黄绿”督办清单制度,通过三种颜色对标找准差距,倒逼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作为,推动脱贫指标逐项达标,促进工作任务高效落实,现在不仅在平利县79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也在平利县各部门的每月重点工作中推行实施,有力推进了全县精准脱贫进程。这项制度也成了县委办扛起首善责任、深化以文辅政在脱贫主战场的实践成果之一。
      围绕县委“脱贫攻坚为大为先为重”的部署,县委办以脱贫攻坚统揽“三服务”,把高质量高水平做好脱贫攻坚服务工作作为首善责任的重要内涵,围绕脱贫攻坚调配力量、下沉重心、瞄准靶心。在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选派了3名工作能力强、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上战场”,优先保障脱贫攻坚事业用人。开办“脱贫知识学习课堂”,以中省市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为重点,每周一次集中学习,吃准吃透政策精神、标准及要求,找准精准落实的基点,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为县委制定方案、实施计划、推进工作提供参考。
      同时,摸准县情,先后紧扣深度村脱贫、产业发展等脱贫攻坚的难点重点,开展调查研究走访260余人次,撰写了《关于长安镇双杨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关于移民搬迁社区建设管理的调研报告》等10万余字的理论成果,为县委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干出首善作为,开展帮扶工作

      “巧帮”贫困户的故事一直在长安镇传为美谈。
      故事的主人公是县委办主任李仕阳和家住双杨村5组的贫困户骆某。骆某全家3口人,全年经济收入就靠老两口平时打点零工为生,唯一的儿子小骆对脱贫致富缺乏信心,经常“身体有病”,在家待业。2017年李仕阳与骆家结对,为了“治好”小骆病,帮助骆家脱贫致富,李仕阳自己掏钱先后领着小骆在平利、安康多家医院进行检查诊治,彻底“查”清小骆的病情。被李仕阳的“坚持不懈”打动的小骆,不但“病”好了,脱贫的信心也提振起来。现在的小骆不但是家里“顶梁柱”,也是村里产业脱贫致富的典型。
      “巧”帮贫困户的故事,展现了县委办把贫困户当作亲人、当作朋友,真情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的成效,体现是县委办在联村帮户上不断实践首善作为的承诺。
      围绕“脱贫摘帽”标准和“群众满意度”目标,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办按照“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的要求,先后建立完善了12种配套机制,施行“一户一策”帮扶举措。班子成员每周带队轮流到村蹲守2天以上,与镇村进行座谈交流,研判本周工作,安排下周任务;每天带队成员通过微信群列出工作清单,各帮扶人员“对单”落实,晾晒推进过程,实行“派单”机制;办公室27名干部与包联的双杨村201户贫困户帮扶结对,每周每人进村2次以上,每月与全家外出帮扶对象电话或微信沟通联系6次以上,为结对贫困户理思路、出点子、想办法、解难题、办实事。办公室主任不定期采取电话抽查、入户暗访等形式,进行评比,督导帮扶进展、激发帮扶成效。
      在县委办帮扶下,全村贫困人口从293户838人降到2018年底的65户96人,人均收入也达到1.1万元,为实现整村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帮扶工作也得到肯定和认可,先后有10余批次兄弟县市区代表团来村学习调研考察。2017年9月,双杨村作为平利易地搬迁经验的唯一范例,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2018年9月召开的全省“双扶”现场会,双杨村作为典型,接受了省市县领导的观摩调研。

      村级第一书记网络扶贫超市
      发挥首善力量,用力拓宽致富路

      “半天不到的时间,竟然帮我销售了百十多元,黄书记的超市‘歪得很’。”这几天,家住在双杨村集中安置供养点的五保户骆齐国见人都满脸笑容的说道。
      黄书记的超市是县委办发挥自身网络、运营、摄影等人才的优势,为双杨村开办的全县首家村级第一书记扶贫超市,这也是全市首家第一书记网络扶贫超市。
      扶贫超市运用“定制”的思维,对于低保户、五保户安心菜园的时令蔬菜,“定制”给爱心人士,采用以购代捐的形式,将菜主的菜卖出;其余贫困户的“山货”,采用“贫困户+合作社+网店”的模式,通过网络下单、送货上门的途径变成县城居民餐桌上的“特色货”。目前,超市日均订单20余笔,实现交易额近2000元。
      双杨村的村级第一书记扶贫超市是县委办发挥首善力量,拓宽贫困户的致富渠道进行的成功实践。它也是县委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主动探索运用消费扶贫解决贫困户农副产品市场对接难题的有益探索。
      “它不仅是“代卖”平台,更是“系统”扶贫工程。对接村第一书记扶贫超市,很多贫困户都被镶嵌这个项目中。比如,送货的是贫困户;菜篮子来源于贫困户;喂养鸡、猪的原料购买于贫困户;种植绞股蓝、天麻用的是‘贫困散工’……,他们都有收益。一单下来,至少实现5户贫困户增收。”负责扶贫超市产品开发的县委办柳伟介绍说道。
      运用系统思维,县委办标本兼治“拔穷根”,不断提升贫困户致富水平和脱贫的质量,在引导贫困户发展家庭种植(养殖)实现增收的同时,先后帮助全村培育成熟市场经营主体7家、建成市县级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10家,带动全村293户贫困户,实现了贫困户市场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促使户均增收近1000元、贫困户户均分红300元,确保每一户贫困户实现“长短产业”收益结合。同时,积极对接协调县直部门投入近7000万元,推动水、电、路、讯、绿化、环卫等规划项目落地,改善村容村貌,提升贫困户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现代公民素质,为双杨村打赢脱贫攻坚摘帽战、衔接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奠定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