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县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719776475-GK-2021-0234 发布日期 2021-04-16 15:13
来源 白河县
内容概述 白河县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分享:
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4月8日在白河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白河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全成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凝聚起全县上下共克时艰、砥砺奋进的强大合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极不平凡的“答卷”。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面对我县处于全省全市抗疫最前沿的严峻复杂形势,县委、县政府迅速行动、果断应对,广大医务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各级党员干部坚守一线、连续作战,全力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用不到1个月时间就遏制住疫情在我县扩散蔓延,实现确诊病例“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坚持把外防输入作为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因应形势变化调整完善防控举措,建成2个核酸检测实验室,全面完成县镇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持续加强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冷链食品全链条管理,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5881万元,全县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充足,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防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经济运行稳步回升。成立“六稳”“六保”工作专班,制定落实一系列应对疫情影响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1亿元,同比下降12.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5.7个百分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23万元,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和8%,增速分别位居全市第2和第3。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粮食实现稳产增收,新培育市县级农业经营主体102个,新建和改造木瓜、茶叶、核桃等产业基地5.8万亩,生猪出栏11万头,农业增加值增长3.2%。“白河木瓜”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评“苗木花卉产业省级示范县”。工业经济加快恢复,完成工业投资19.7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2.5万平方米,新增规上工业企业7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回升17.9个百分点。三产服务业复苏回暖,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和规上服务业企业11户,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9%,三产增加值增速位居全市第一。电商交易额增长32%,“电子商务+统一配送”入选全国首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庙山寨景区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巴山云智能民宿、桥儿沟耿家大院保护修缮等旅游项目建成运营。 
  ——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一手抓已脱贫人口的巩固提升,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常态化开展对标补短,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高质量通过国家抽查评估、脱贫攻坚普查和成效考核。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建成消费扶贫专馆、专区、专柜19个,各级帮扶单位和对口支援地区助力消费扶贫7400余万元。狠抓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深化移民搬迁“六大融入提升行动”,探索创新的移民搬迁“居住簿”制度等经验做法得到国家扶贫办领导批示肯定。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投入188万元为临贫易贫人口购买精准防贫保险,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组织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向上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5.45亿元,实施重点项目131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汉江白河电站4台机组全部并网发电,白郧汉江大桥主体顺利贯通,月镇路堤结合工程、向群路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天宝水库、茅坪尚惠物流配送等一批新建项目相继开工,十天高速公路陕鄂界互通式立交、马力沟水库等重大前期项目取得有效进展。永宏公司搬迁技改、双丰电子科技产业园、赛乐石业、红石绿能光伏组件、森栖山泉饮用水、攀昇源毛绒玩具总部工厂等90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投用,为促进经济加快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县城控制性详规落地实施。河街棚户区综合改造一期回迁安置基本完成,二期安置楼建设稳步推进。狮子山景观廊桥完成桥体工程,滨河路商业综合体建成竣工。有序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县城综合管沟、河街广场、南台广场等市政工程全面启动,龙井、城南、下卡子等片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城管”系统建成运行,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竣工投用。加快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08处、道路生命防护及完善工程86公里,5个集镇污水处理项目开工建设,创建7个省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废弃硫铁矿污染问题重要批示精神,系统推进废弃硫铁矿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一期试验项目建成投用,二期试验项目加快实施,4处清污分流应急工程如期竣工。举一反三开展生态环境隐患排查,统筹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全年关闭露天矿山6个,绿化造林12万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1天,较去年净增22天,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市第一。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县委、县政府机关创建为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改革开放成效明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首批划转98项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实施,648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大厅,网办事项比例达90%以上,办事群众满意率99.6%。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消除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财政所、司法所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完成。教育、医保、卫生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县域远程医疗协同平台入选全省医改典型案例。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全年新增贷款7.75亿元,展期贷款3.33亿元,借用还贷周转金670万元,减免税费、房租9914万元,发放援企稳岗补贴1.28亿元,净增市场主体2829户,民间投资增长2.3%。2家企业在“新四板”挂牌,泰隆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运营。坚持以招商引资助推开放发展,累计招引项目65个,到位资金62亿元。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全力以赴保基本民生,完成民生支出29.9亿元,同比增长34.3%。多措并举稳就业,建成26家新社区工厂和8个就业扶贫基地,发放创业贷款4194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3325个,新增城镇就业193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3万人,就业扶贫成效考核排名全市第一。启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县中心敬老院创建为三星级敬老院,县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枣树康养中心投入运营。认真落实拥军优抚安置政策,获评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县”。进一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建成河街小学和幼儿园等22个教育建设项目,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89.66%,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2%。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效,新建科技示范基地2个、产学研合作平台3个,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7家,申报专利12件。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健康白河”建设扎实推进,创建为省级健康促进县。县融媒体中心挂牌运行,圆满完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任务,在全省率先建成县镇村三级应急广播体系。续修县志(1991-2015)即将出版发行。深化“平安白河”“法治白河”建设,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实现全覆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一批信访积案得到有效化解,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入选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试点县,再次荣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县。 
  各位代表!2020年我们迎难而上、逆势拼搏,实现了“十三五”顺利收官。回首“十三五”,我们励精图治、奋发进取,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县域经济质效同步提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累计实现生产总值349亿元,年均增长5.8%;财政总收入19.56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3亿元,分别年均增长9.17%和5.1%。2020年末,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343元,是“十二五”末的1.3倍;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为90.18亿元、45.95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1.8倍和2倍。白河连续4年在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中获得优秀,2019年被评为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核“争先进位县”,先后荣获全国“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先进县、全省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县等市级以上表彰30余项。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精准施策,尽锐出战,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白河发展的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小康梦想即将实现。全口径投入扶贫资金61.71亿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0653户32666人,改造农村危房3049户,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2116个,培育带贫市场主体850余户、就业扶贫基地42个,兴办新社区工厂(扶贫车间)106家,全县6.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性实现整县脱贫摘帽,贫困村发展环境、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群众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接续乡村振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坚持项目带动、投资拉动,抢抓机遇实施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建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条件办成的重大项目,发展条件全面改善。累计实施重点项目494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5亿元,是“十二五”的2.3倍。路、水、电、网、讯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累计新修和改建提升道路342条1309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493处,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2.78万亩,改造农村电网144杆公里,新建通信基站135座。红石河隧道、标准化政务服务中心、疾控中心业务用房、农商行综合楼、看守所和拘留所等420余个重点项目竣工投用,特别是规划实施的汉江白河电站、白河高中新校园、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防洪保安、316国道县城过境段改线、河街棚户区改造、旅游景区开发、地方道路建设等十大工程相继建成或即将建成,极大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后劲。 
  ——五年来,我们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聚力培育“八大产业”,初步构建起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三产旅游相互支撑、融合互促的循环产业体系。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7:43:40。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累计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80余家,培育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1个、龙头企业33户,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60个,木瓜、茶叶、畜牧等特色主导产业提速发展、提质增效,农业增加值较“十二五”末增加了1.4倍,被表彰为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先进县。以富硒食品、医药化工、服饰轻工、新型材料等为主导的新型工业体系基本构建成形,累计完成工业投资89亿元,建成2个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新建标准化厂房18.4万平方米,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63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8%。服务业规模和效益大幅提升,电子商务、物流快递、文化服务、生态康养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涌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8%,三产增加值实现翻番。生态旅游蓬勃兴起,国家A级景区创建实现历史性突破,一批星级酒店、星级农家乐和特色民宿脱颖而出,城关镇被评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构朳东坡村、仓上天宝村被授予“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五年来,我们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县城、集镇和新村社区“三位一体”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人居环境大幅改观。县城建成区达到7.81平方公里,较2015年末扩大了3.3平方公里。狮子山新区基本建成,河街滨江新城初具雏形,老旧小区改造有序实施,县城副中心建设稳步推进,汉江第二水源、供水管网改造、东坡路加固维修、人民路改造提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白石河廊桥、绣屏山公园亮化等一大批市政工程建成投用,累计新建城区停车场20个、农贸市场2个、绿地小品5万余平方米,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和森林城市,县城功能和品质大幅提升。以高质量的易地搬迁助推新型城镇化提速提质发展,累计建成搬迁安置点156个,新增和改设农村社区24个,集镇和农村社区规模不断扩大,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新建和改建农村卫生厕所3.78万座、污水处理站(厂)35个,农村垃圾收集清运体系实现全覆盖,广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五年来,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保工作力度空前加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累计造林绿化28.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9.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增至64.3%。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78个,复垦旧宅基地1.2万亩,关闭各类矿山34个,铁腕整治环保突出问题60余个,全面完成污染减排和节能降耗任务。在全市率先推行河长制,汉江、白石河、红石河等重点流域生态治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逐步完善,齐抓共管的“大环保”格局基本形成,城镇集中式饮用水和汉江干支流水质稳定达标,空气质量优良率连年提升,多项环境指标位居全市前列。特别是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为契机,掀开了全面系统治理废弃硫铁矿污染的新篇章。 
  ——五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大环境”,推进“大招商”,有效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放管服”、农业农村、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亮点纷呈,探索形成了“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循环发展模式、“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区服务房和人”农村社区管理服务模式、移民搬迁“居住簿”制度、社会治理“真人网”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先后入选全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和省级综合医改试点县、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县、创新型试点县。供销社综合改革等工作走在省市前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更加高效便捷,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累计新增市场主体8925户,吸引9500余名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8%。开放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逐步形成,累计引进招商项目629个,到位资金259.4亿元,利用外资650万美元,外贸出口创汇7220万元人民币。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尽心尽力办好民生实事,加快补齐各项民生短板,全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累计完成民生投入102.69亿元,年均增长12.9%,较“十二五”翻了一番。各项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建成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累计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08个,扶持自主创业5600余人,新增城镇就业8789人,配租保障性住房2728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500余户次。全面落实13年免费教育,新建、改扩建学校和幼儿园45所、体育场地5万平方米,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医保制度更加完善,县医院、中医院晋升“二甲”等级,镇卫生院规范化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以“三馆一院一中心”为支撑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成形,县文化馆、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三苦”精神教育基地、大地影院等一批文化项目建成运营,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成效明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全县治安环境、信访秩序、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公众安全感稳步提升,被评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和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信访工作先进县、“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统计、物价、外事、人防、消防、地震、气象、老龄、慈善、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妇女儿童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工商联、科协、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和中省驻县各单位都作出了新的更大的贡献。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政府工作作风持续改进,行政效能明显提升,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更为浓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877件、政协提案474件。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推行法律顾问、权责清单、政务公开等制度,政府依法行政和治理能力切实增强,被表彰为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单位。扎实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财政绩效管理有效加强,“三公”经费持续下降,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以案促改”工作,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引向纵深。 
  各位代表!五年艰苦创业,五年硕果累累。五年来,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和衷共济,各位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勤奋履职,广大老干部主动作为、发热发光,各级干部职工苦抓实干、尽责担当,全县父老乡亲风雨同舟、艰苦奋斗,汇聚起推动白河发展的磅礴力量,写就了“十三五”的辉煌篇章。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白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受宏观形势、新冠疫情、要素制约等叠加影响,2020年和“十三五”规划的个别经济指标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少数重点项目没有达到计划进度,尤其是当前疫情影响尚未消退,经济恢复基础不够牢固;发展不足仍是全县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偏小、产业支撑不强、项目接续乏力、发展质量不高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环境、资金、资源、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约依然突出,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方面还有短板弱项;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少数干部思想观念、担当作风、能力素养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白河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着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四大战略”,落实改革创新、开放发展、强城(镇)兴村、智能智慧、项目支撑“五大举措”,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实力、城乡面貌、民生福祉、治理能力、文明素质“六个提升”,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生态环境更加美丽、经济发展更加健康、社会大局更加和谐、人民群众更加幸福”的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县,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健全,发展动力和活力更加强劲有力,基本建成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县。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废弃硫铁矿污染治理任务按照规划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地表水和汉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空气质量稳定向好,森林覆盖率达到65.5%。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4:43.5:42.5,经济增长的韧性和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质量提高、活力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与发达地区、毗邻地区和对口协作地区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陕鄂边际区域合作深度拓展,更好融入汉江经济带和周边大市场。社会文明得到新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8.5%,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我们将从六个方面着重发力: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系统推进废弃硫铁矿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扎实做好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及“回头看”整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构筑更加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省级山林经济示范县、省级生态园林县城。二是统筹强城兴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举全县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提升集镇服务功能,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和乡村振兴示范村(镇)。三是聚焦特色优势,大力推进产业质效提升。持续抓好“八大产业”培育,着力打造以木瓜、茶叶、黄姜、特色林果、生态养殖等为主导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以新型材料、医药化工、富硒食品、服饰轻工、清洁能源等为支撑的新型工业体系,以生态旅游、生态康养、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体系,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四是激发动力活力,全力提升开放创新水平。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归雁经济”,不断提升经济外向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更大程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五是立足人民至上,着力增进社会民生福祉。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等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全县人民生活品质。六是突出依法治县,切实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加快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夯实基层基础,完善治理体系,大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白河”“法治白河”“诚信白河”,着力营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规范有序的经济环境、安全放心的生产环境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控制在市定标准范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稳中求进,加快经济恢复性增长。紧盯关键环节,突出问题导向,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努力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组织实施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完成投资9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稳投资工作专班作用,全力做好项目要素保障,确保汉江白河电站如期竣工验收,天宝水库启动主体施工,316国道县城段改线、白郧汉江大桥、向群路改造等正式通车,月镇路堤结合工程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围绕“十四五”规划,扎实做好项目策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全年编制重点项目文本100个以上,优先启动一批条件成熟的项目,力促十天高速陕鄂界互通式立交、316国道县城至下卡子段公路、马力沟水库等项目开工建设,争取双丰至天宝二级公路等项目立项实施。扎实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精心谋划实施一批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产业项目,推动形成“谋划储备一批、招商引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项目梯次跟进格局。 
  稳步提升现代农业。加快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3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00亩。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开展耕地弃耕、撂荒专项整治,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6万亩以上,全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坚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实施农村主导产业“六个一”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新培育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15个、省市级龙头企业5个、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30家以上。新建和改造提升标准化茶园1.3万亩,低改木瓜、核桃等经济林2.5万亩,培育3个木瓜示范园、1个市级核桃航母园。新发展规模养殖场10家以上,生猪存栏稳定在20万头。持续抓好黄姜、食用菌、中药材、林下种养等特色产业。做好“农业+”融合文章,积极开发功能性农产品和休闲、生态、文化、创意、体验等现代农业新功能,探索打造一批田园综合体。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加快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标生产,确保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新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2个以上。加大科技支农力度,建立科技特派员定点服务制度,新培育职业农民100名。 
  持续壮大新型工业。强化工业支撑作用,继续加大重点企业包抓帮扶力度,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户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大力培育新型材料产业。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开发以生态环境材料、新型金属材料、生物医药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等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力促年产5万吨金属复合材料等项目落地开工。聚力发展医药化工产业。积极支持黄姜皂素-碳基肥料循环产业链做大做强,推动庆华化工稳产达产。稳步推进黄姜、牡丹等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策划包装一批中药材深加工和药食同源项目。着力打造富硒食品产业集群。加大对木瓜、茶叶、核桃、魔芋、油用牡丹等系列产品的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积极推动南北汇食品、百益酒业、紫熙农产品等企业完成技改扩能,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开发包装饮用水,力促森栖山泉饮用水等企业上规升级。全力推动服饰轻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以鞋帽服饰、毛绒玩具、电子线束等为重点,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支持索越户外、益成服饰、天尔秀服装等企业开拓市场,扩大订单生产,力促聚创灯饰、派昂电子、友利电子、北方核防护科技等企业扩能增效,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充分发挥总部工厂的辐射带动作用,助推毛绒玩具文创产业提质增效,尽快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加快布局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紧跟新一轮产业变革步伐,积极推进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实施一批地面式、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试点项目,推动汉江白河电站尽快释放产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战略机遇,加快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拓展消费市场,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主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引导商贸流通、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质量方向转变,积极培育金融保险、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协同发展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健全完善三级电商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冷链物流设施和基地,力促茅坪区域仓储物流中心、秦楚边城仓储物流园建成投用,确保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通过终期验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实施文化旅游产业“六大工程”,完成庙山寨旅游基础设施、桥儿沟游客接待中心等项目建设,启动卡子陈庄龙凤泉休闲旅游度假区、仓上红花月亮谷山水田园综合体等3A级景区建设项目,新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园3个、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以上,培育一批特色民宿。立足汉江白河电站水库资源优势,规划开发汉水生态旅游。积极培育健康养老、保健养生、康复疗养等业态,推动康养产业与生态资源、食药资源和医疗服务有机融合。 
  高质量建好五大园区。把园区作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乡村振兴的重要牵引,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鲜明导向,积极推动要素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中、服务向园区集合,促进产业集群集约发展。“两河”工业集中区要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新建、改建一批标准化厂房,着力推进园区扩容升级,最大限度提升承载能力。“飞地经济”产业园要把工作重心转向招商和服务,强化与企业、商会、招商部门的联动合作,推动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力争全年引进到位资金3亿元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注重突出主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仓上天宝、歌风春燕、中厂木瓜、三院核桃、城关天麻等一批“领军”园区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积极推动整县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镇域特色产业园要因地制宜培育,做精做优,年内启动双丰电子科技产业园二期建设,新落户入园企业2-3户;力促茅坪电商产业园、仓上香艾康产业园等建成投产。大力培育返乡入乡创业园,通过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拓展一批、整合一批,构建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体系,打造全民创业升级版。 
  (二)接续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加快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转型,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重点监测收支水平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及时排查核查,动态帮扶清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和新增贫困人口。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逐步完善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坚决兜住民生底线。持续抓好产业就业创业帮扶,不断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带动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稳定增收。深化拓展消费帮扶,广泛开展产销对接活动。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加强安置点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抓好社区管理服务,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切实规范扶贫资产管理,做到底数清、权属清、责任清,确保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大力建设美丽乡村。统筹落实乡村“五大振兴”任务,力争创建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每镇创建1个市级和1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依法规范农村建房管理,强化对乡村风貌的指导和约束,最大限度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谋划实施一批农村公路改造提升、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建设、网络信号扩面提标、村庄综合服务设施提升等工程,全年新修和改建提升农村公路48公里,完善公路标识标牌及安全防护设施80公里,争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突出抓好农村改厕改圈、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打造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移风易俗,评选一批文明村镇、最美家庭,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增强集镇服务功能。加强集镇规划管控,大力推进以集镇为中心的农民生活服务圈建设,有序实施集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逐步完善服务设施、市政管网、物流网络并向下延伸,不断提升集镇承载力和集聚力,发挥好衔接城乡的纽带作用。力争年内启动2个集镇防洪保安工程,完成双丰、西营等5个集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支持各镇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一镇一品”,按照“产业为根、生态为基、文化为魂、融合发展”的思路,培育一批特色小镇,争创乡村振兴样板示范。着力推动城关“宝石小镇”、中厂“木瓜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年内取得有效进展。 
  提升县城品质内涵。严格执行县城总规和控规,坚持按照“疏解老城、提升新城、赋能河街、拓展中厂”的思路推进县城建设,切实把县城打造成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龙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完成县城综合管沟、河街广场、南台广场和龙井、城南、下卡子等片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停车场建设管理,着力提升县城综合服务功能。统筹推进狮子山、河街、岭南等片区开发建设,确保河街二期安置楼、综合管廊延伸工程等项目建成竣工,启动二期回迁安置和仿古商业街建设。抢抓国家“新基建”机遇,积极推进5G网络、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县城精细化管理,集中解决好交通拥堵、占道经营、私搭乱建、犬类管理、物业服务等突出问题。 
  (三)守护绿水青山,夯实生态环境基础。扛牢生态环保政治责任,切实解决生态痛点,厚植生态底色,释放生态红利。 
  系统治理废弃硫铁矿污染。坚持把废弃硫铁矿污染治理作为生态环保的“一号工程”来抓,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生态修复”的思路和“全面排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系统治理”的原则,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治理工作,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可行、环境改善,尽早解决历史遗留的磺水污染问题。依据治理总体方案要求,抓紧编制“一点一策”治理方案,年内编制申报5-8个综合治理项目,争取2-3个项目开工建设,推动里端沟二期综合治理项目如期竣工投用。切实加强对已建成治理工程的日常运行管理,确保稳定发挥效益。将废弃硫铁矿污染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规划,统筹推进,争取把我县硫铁矿污染治理工程打造成矿山污染治理的样板示范工程,把治理项目所在村逐步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防治结合,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重点任务。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扎实开展秸秆禁烧、餐饮油烟、建筑扬尘、禁燃禁放等专项治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0%以上。全面深化“河长制”,严格水生态环境管理,深入推进汉江和中小河流治理,狠抓入河排污口整治,确保水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境内汉江干支流水质稳定达标。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进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实施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分类管控,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扎实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切实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快编制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强化环境网格化监管,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守牢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全面推行“林长制”,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全年完成绿化造林10万亩,力促森林覆盖率达到64.5%以上。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全面推进矿山地质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建设绿色矿山。持续抓好水土保持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全面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捕,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大力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坚持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之路,积极探索实现生态资源价值的有效路径,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积极推广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环保材料和绿色建材,探索林下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生产模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试点。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确保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力促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技术评估。 
  (四)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释放发展动能。聚焦关键性、全局性问题,用改革的方式、创新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以改革创新增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推动实现“审管分离”“一枚印章管审批”。继续抓好商事制度改革,着力推进“证照分离”、“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加快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要素,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财税金融、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抓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用扩大开放添活力。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密切与发达地区的经贸交流,主动承接产业、资金、人才和技术转移。不断深化京陕、津陕和苏陕协作以及与高陵、西咸新区等对口支援地区的合作交流,争取在资源开发利用、特色产业发展、劳务人才交流、市场营销推广等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加强与毗邻县区的合作联动,探索建立规划对接、合作共建、利益共享的合作新机制,积极打造陕鄂边际区域开放合作示范区。深入实施“双招双引”工程,突出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重点区域招商,推动项目、资本、人才、技术一体化打包引进,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抓营商环境育动能。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着力在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率上下功夫,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遇到的难点、堵点、痛点。加快完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深化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将县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中心集中办理,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坚决贯彻“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力促市场主体增长12%以上,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保持60%以上。推进银税互动、银企互动,切实用好普惠金融、还贷周转金、融资担保等政策工具,持续扩大信贷供给,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县级融资平台整合升级、做大做强。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从严打击破坏营商环境、侵害企业利益行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努力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五)办好民生实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主动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0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6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职业技能提升工程,建立劳务信息精准对接机制,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万人以上。积极推广“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模式,新发展新社区工厂15家,吸纳更多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持续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依法打击欠薪违法行为。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各类社会保险扩面提质。统筹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加大对农村“三留守”人员、孤儿、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服务力度,更好地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启动麻虎区域敬老院建设,新建一批社区小型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站。强化殡葬管理服务,有序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切实解决好新市民和城镇困难群众等群体住房问题。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推进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 
  优质均衡发展教育。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加快实施职教中心建设、白河高中宿舍楼、中厂小学和幼儿园迁建等校建项目,确保城关初中分部改扩建等工程竣工投用。努力发展普惠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力促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90%以上。积极创建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加快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的问题。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补齐职业教育师资短板,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确保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0%以上。 
  加快建设“健康白河”。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分级诊疗、智慧医疗和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加快完善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体制机制,力促县医院传染病区、济康精神病专科医院、县医院河街院区和妇计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加强医保基金监管,持续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更好地保障病有所医。强化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国家健康促进县。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进一步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落实落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各项措施,严防疫情输入和扩散。 
  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县图书馆搬迁和长春路图书分馆改建,县文化馆争创国家一级馆。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参与机制,鼓励支持文艺精品创作。深入实施文化和体育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进实施白河商会会馆、黄氏民宅等维修保护工程。 
  坚守安全发展底线。统筹推进发展与安全,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全力维护全县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大力实施“雪亮工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启动“八五”普法工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加大依法治访力度,扎实推进重复信访治理和信访积案化解,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创新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切实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和非法集资,稳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统筹做好国防动员、统计、物价、人防、地震、气象、老龄、外事等工作,积极支持各人民团体和中省驻县单位充分发挥作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群众新期盼,我们将持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始终坚持政治引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强化“六大思维”、锤炼“七种能力”、增强“八项本领”,创造性地把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以“六大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政府干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切实推动政府职能依法全面履行。深入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纪委监委和社会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认真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确保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始终坚持实干兴政。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全面推行重点工作项目化清单式管理,落实一名领导主抓、一个部门牵头、多个单位配合,分工负责、协同联动,跟踪推进、一抓到底。认真贯彻《政府督查工作条例》,强化督查考核,严格问责问效,坚决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确保政令畅通、执行有力。充分运用“三项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为、善为、有为者撑腰,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始终坚持从严治政。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整治“四风”问题新表现。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管,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征途漫漫,惟有奋斗;重任在肩,惟行惟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只争朝夕抓落实,不负韶华加油干,奋力谱写白河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 
  六保: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四个不摘:贫困县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五大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交通运输、农业五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新四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转让和融资服务。 
  八大产业:光皮木瓜、白河茶叶、生态养殖、碳基肥料、石材产业、油用牡丹、生态旅游、健康养老八大产业。 
  三馆一院一中心:县图书馆、文化馆、文博馆、影剧院、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三公”经费: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 
  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推进。 
  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五项要求: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对陕西工作提出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五项要求。 
  五个扎实: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对陕西工作提出的“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扎实加强文化建设、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扎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五个要求。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农村主导产业“六个一”工程:即围绕一项主导产业,培育一个龙头企业牵引、建设一批园区基地承载、发展一批经营主体经营、制订一个标准体系生产、打造一个公用品牌营销、组建一支科技队伍支撑。 
  “两品一标”农产品:绿色认证、有机认证和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 
  文化旅游产业“六大工程”:文旅品牌打造工程、文旅景区提升工程、文旅产品开发工程、乡村旅游升级工程、文旅产业延伸工程、智慧文旅建设工程。 
  乡村“五大振兴”: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四好”农村路: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双随机、一公开: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是国务院要求在全国全面推行的一种监管模式。 
  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六大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六大思维方法,即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精准思维。 
  七种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 
  八项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本领要求,即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法治政府建设“六大工程”:指法治政府建设“双驱”工程、市县法治政府建设评估工程、乡镇(街道)法治政府建设强基工程、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工程、政府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提升工程、法治政府建设信息化推动工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