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平利 > 正文内容

    平利:从移居到安居 从安居到乐业

    作者:刘曌琼 时间:2021-01-11 10:11 来源:平利县 字号: 打印

      幸福生活是什么样的?
      如果三年前问汪敏这个问题,她会说“幸福生活就是冬天家里不冷,娃子上学看病近一点。”如今,这些汪敏过去不敢想的事都已实现。对于幸福生活,她也有了新的目标:在社区过上更好的日子,奋斗几年买辆小汽车。
      从移居到安居,从安居到乐业。随着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的转移,安康市平利县探索建设强化后续帮扶的小管家、小配套、小平台、小库房、小餐厅、小课堂、小厅堂、小市场、小菜园、小公墓“十小工程”,从点滴做起,加强社区建设,让群众住得安心、舒心。绿水青山之间,幸福生活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故土到新家:“想不到社区生活这么方便”
      冬日里的老县镇锦屏社区,宁静而祥和。街道干净整洁,一栋栋安置楼整齐排列。2020年12月24日,走进锦屏社区,老人们三五成群坐在广场上聊天、锻炼身体,社区工厂里不时传来机器声。
      “走,一起去家里看看吧!”平利县康士利玩具有限公司车间内,结束了一天工作的汪敏整理好工作台,准备下班回家。
      记者跟随汪敏沿着社区广场步行,不到5分钟,便到了她家。汪敏家住二楼,114平方米的房子宽敞明亮,电视机、空调、冰箱一应俱全。
      今年33岁的汪敏搬迁前是老县镇东河村村民,住在距锦屏社区10公里远的大山深处。
      “住楼房,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说罢,汪敏拿出了家里的“老物件”——相册。今昔对比,汪敏百感交集。她翻开相册,回忆起过去:“你看,这是我家以前住的土坯房,好多年没修过,特别不安全。每年冬天最难熬,阴冷潮湿,家里经常冷得待不住。当时吃水、买东西都不方便,更别提出趟门有多难。家里老人、娃子要是生了病,就得靠步行走出山才能看上病。”
      得益于安康市易地扶贫搬迁政策,2017年年底,汪敏一家6口搬出深山,住进了锦屏社区,告别了过去的苦日子。
      “想不到社区生活这么方便。我还在社区工厂找到了工作,这么好的条件,咱还有啥理由不好好奋斗呢?”汪敏说。
      锦屏社区是移民搬迁后形成的新型农村社区,自2011年动工建设以来,已累计安置11个村的高山危住户、地质灾害户和贫困群众1346户4173人。
      锦屏社区党支部书记江慧丽说:“根据群众的实际需求,今年6月以来,我们通过实施小配套工程,完善道路、饮水、用电、环卫等基础设施配套;实施小库房工程,解决搬迁群众物资物品存放难问题;实施小市场工程,引入生活超市、交通站点、电商网点等;小菜园工程则解决了搬迁群众吃菜难问题。”
      江慧丽告诉记者,小菜园特别受欢迎,甚至“供不应求”。她介绍,小菜园将流转安置点周边农户土地统一规划建设,按每户划分0.1亩标准统一分配。首批流转土地80亩,可供800户搬迁群众耕种,满足群众“吃菜不花钱、种菜有土地、买菜不上街”的生活需要。
      “能吃上自家种的菜,让幸福生活更有滋味了,既省钱又方便,还能锻炼身体,真是一举多得。”社区居民冯德苍说。
      村民变居民:“社区服务好,事事不用愁”
      安居才能乐业。
      “家里的电炉子有些故障,能不能请人来看看?”2020年12月25日,城关镇白果社区居民钟世爱拨通社区物业公司的电话,不一会儿物业公司就安排服务人员上门维修。
      “不管啥时候,只要有需要,打个电话或者在微信群里‘喊’一声就行。咱社区服务好,事事不用愁。”说起社区的服务,钟世爱赞不绝口。
      社区网格员代办帮办,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小餐厅为特殊群体送餐上门,小课堂提供免费技能培训……在白果社区,细致周到的服务让群众幸福感“爆棚”。
      入住安置区后,群众从村民变居民,社区生活新秩序也需要尽快建立。
      “我们通过实施社区小管家、小平台、小餐厅、小课堂等工程,更好为群众提供服务。比如,社区11栋楼被划分为11个网格,每个网格选配一名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搬迁户为网格长,形成‘支部+党群服务中心+物业公司+网格长’的‘小管家’管理模式,落实医保、社保、就业等惠民政策。”城关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汪晓军说。
      白果社区现有4家社区工厂,目前已带动20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由于在社区工厂就业的多数为妇女,为了解决她们照顾家里老小的后顾之忧,提高搬迁群众生活质量,白果社区还通过小平台工程,规划建设了活动中心、卫生室、老年活动室、儿童托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
      在白果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办公室内,墙面上张贴的“城关镇白果社区贫困劳动力就业动态一览表”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社区就业‘大数据库’。我们用5种不同的颜色标识出社区劳动力的就业情况,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等每月会对数据进行更新。如果发现有群众失业或者就业困难,我们会主动对接,通过小课堂‘定制’技能培训,帮助他们尽早就业。”汪晓军说。
      据了解,小课堂采取“群众点单,政府做菜”方式,由县扶贫办、人社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分别牵头组成专家团队,通过巡讲、实训、网络教学等方式,有针对性地为搬迁群众开展创业就业培训。
      旧俗换新风:“住新房,思想观念也要新”
      “住楼房环境是好了,可家里的老传统改不了,有个红白喜事还是要举行一些仪式,占用社区街道、广场又怕影响周边的邻居,搞不好还要闹矛盾。”不少搬迁群众都有顾虑。
      缺乏办红白喜事的场所是困扰搬迁群众的一大难题。没有场地咋办?小厅堂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酒席的标准定了,把炉灶、洗菜池、桌椅等基本用具备齐,以后群众操办红白喜事就不用发愁了……”“尽快召开居民大会,征求大家的意见……”2020年12月25日下午,长安镇长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新成立的红白理事会正在开会讨论社区小厅堂的建设细节。
      “小厅堂建设主要是统筹利用社区闲置资源,实行有偿使用、统一管理。一方面,婚丧嫁娶的操办都按章执行,解决了群众的‘烦心事’;另一方面,通过统一管理和引导,可以推进移风易俗,倡导社会新风尚。现在,社区小厅堂的选址已经确定,等征求了居民意见后就可以实施了。”长安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兵信心满满。
      生活更便利,服务更周到,移风易俗也不能缺位。“过去村里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村民不堪重负。”李兵说,“以前随礼一次都是300元或500元,而且不少群众都是贫困户,光人情花销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社区成立后,我们就召开了居民大会,制定居民公约,约定‘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生日、满月、升学、参军不办,礼金不超过200元’,刹住了攀比之风。”
      “住新房,思想观念也要新。原来担心的面子问题解决了,大家的负担减轻了,邻里之间也更和睦了。”社区居民纷纷感叹。
      平利县发改局局长覃春利说:“除了小厅堂,我们还按照尊重习俗和移风易俗相结合的原则,以及殡葬管理的相关要求,正稳步推进小公墓建设,弘扬科学健康、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骞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