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安康样本:​百万群众如何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作者:李金红 薛天 时间:2020-12-15 12: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打印

      作为陕西易地搬迁政策的源发地,安康自2011年以来,累计搬迁群众93.7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搬迁群众住上了好房子,如何过上好日子?如何巩固扶贫搬迁成果,实现乐业安居?如何让搬迁工程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近年来,安康抓住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腾笼换鸟”的有利时机,依托1364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大力兴办新社区工厂,培育劳动密集型等生态友好型产业,让易地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探索出一条“建设新民居”“培育新产业”“打造新农民”的就地城镇化有效路径。


    安康市蒿坪爱多宝新社区工厂员工正在加工车间内生产(紫阳县委改革办供图)


      新时期:百万群众挪“穷窝”进新居

      2010年7月18日,家住安康市汉滨区大竹园镇七堰村的刘家水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刘家水家住了30多年的几间老房,一夜之间被山体滑坡夷为平地。那一天,七堰村死亡、失踪29人,部分村民的遗体至今还掩埋在因泥石流所形成的土坝中。

      这也是一个令300多万安康人民无法忘记的日子。一场特大暴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突袭安康,全市10县区168个乡镇155万人受灾,182人遇难或失踪,7名基层干部在救灾过程中英勇牺牲,4.12万房屋倒塌,直接损失65.6亿元。

      地质灾害,曾经是安康群众翻不过去的坎、挥不去的痛。安康地处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山大沟深坡陡,地形地貌复杂,高、中地质灾害易发面积占全域国土面积2/3。2011年时,60%到70%的老百姓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环境恶劣、易受地质灾害的区域。

      由于立地条件差,“巴掌大”的平地难觅。安康过去的灾后重建要么在原址上建房,要么另寻山地重建,新建房屋过几年又面临地质灾害威胁,政府没少出钱,群众没少出力,日子却越过越穷。

      安康市移民办主任薛玉发说, “当时安康深深陷入了‘受灾—贫困—再受灾—再贫困’的恶性循环,常常是一场暴雨、一夜之间,很多群众数年积累的财富荡然无存,根本无力摆脱因灾害所形成的‘循环式返贫’泥沼。”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让居住在危险地带、偏僻山野的农民搬到城镇或低山河边集中居住,帮助其永久脱贫——这个埋藏在许多人心底的愿望,在目不忍睹的灾害面前被激活了。

      2011年,陕西决定实施以“避灾减贫”为目的的陕南移民搬迁工程,计划用10年搬迁220万陕南群众,搬迁人数超过三峡工程移民。这创下了全国搬迁规模之最。

      如今,十年约期将满,历经“十二五”避灾搬迁、生态搬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安康已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通过避灾、生态搬迁,安康地质灾害、洪涝灾害伤亡率大幅下降,打破了“受灾-重建-再受灾”的恶性循环。

      2017年秋季,安康再次遭受20年不遇的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通过各项灾害数据分析,移民搬迁在防灾避灾方面发挥的作用凸显出来。全市1154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没有一户房屋受损,没有一名群众伤亡。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康在布局安置时,注重与经济社会和人口产业布局相协调、相衔接,坚持集中安置为主,集中安置率达到91.17%,通过人口的二次聚集,给当地培育出“造血”的功能。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安康已有超过50万群众摆脱贫困烦扰。未来,安康还将结合生态搬迁、重点项目搬迁等,尤其是西渝高铁项目,预计“十四五”前期,全市搬迁总人数超过百万,占全市人口的三分之一。

      安康,进入了后搬迁时代。


      新探索:社区小工厂造就产业“大舞台”

      移民搬迁“搬得出”易,“稳得住、能致富”难,这是很多地区脱贫攻坚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何破解搬迁群众就业增收难题,搬迁群众住上了好房子,又如何过上好日子?搬迁后续帮扶政策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为集中安置社区。记者 李金红 摄 


      安康的第一个答案,是全市范围“处处开花”的新社区工厂。通过社区小工厂,打造就业大舞台、脱贫大产业。

      初冬时节,记者走访安康石泉、紫阳、旬阳等县多个集中安置社区。

      从事近30年织袜行业的浙江商人顾芝红说,“干我们这一行最看重的就是劳动力资源。由于这几年江浙一带招工难问题越来越严重,许多同行选择到中西部地区办厂。”顾芝红表示,相较于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安康的人工成本更低;同时安康位于祖国版图几何中心,可以更好地辐射西北、西南等地区的市场。

      数次考察对比后,顾芝红决定投资安康。目前,顾芝红创办的新社区工厂带动了600多名搬迁群众就业。今年在疫情影响下,顾芝红工厂的订单不降反增。“我在安康的第7家新社区工厂马上投产,计划春节前要开到15家,未来公司总部也会搬过来。”

      安康的第二个答案,是将新社区工厂进行升级。通过发挥搬迁后集中安置的劳动力优势,抓住这一轮产业转移“腾笼换鸟”的有利时机。

      近年来,随着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我国东部很多企业为降低成本、扩大规模、升级产品,开拓市场而选择了转移,部分产业正加速向中西部梯次转移。

      “首先要确定招什么?怎么招?”安康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汪小卫说,“我们不是引进一个企业,而是引进一个产业,需要具有污染小、就业容量大,需求稳定的特点,符合安康产业就业扶贫方向。”


    图为搬迁群众在新社区工厂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记者 李金红 摄


      毛绒玩具就是近年来安康主抓的重点产业。记者在恒口示范区“五大中心”看到,这里集成了文创设计、原辅料批发、产品发布展示、电商运营、物流配送“五大中心”,形成了从前端创意设计、原辅料供应,到中端生产制作、加工作业,再到后端展示营销、物流配送于一体的融合创新平台,构建了毛绒玩具产业全链条体系。

      目前,江苏安贝斯、浙江超其特、广东新伟泰等一大批行业巨头纷纷落户安康,成为安康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和扶贫产业。


    图为搬迁群众在新社区工厂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记者 李金红 摄


      为了解决大多企业落地安康后面临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和“原料在外、市场在外”的客观问题。安康通过产业配套以此对冲引进企业增加的“隐形成本”。今年5月安康探索的无水港海铁联运项目,使得引进企业的物流成本降低了近三成。

      为最大程度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实现搬迁群众更大范围的就业,安康确定了“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的发展模式。新社区工厂由最初的来料加工、配件组装为主,发展到产品可在园区总部进行组装、包装和检验后直接出口外销。同时,一些搬迁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图为搬迁群众在新社区工厂实现就地就近就业。记者 李金红 摄


      通过不断探索,安康已将新社区工厂重点发展产业锁定在毛绒玩具、电子产品、纺织加工、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艺品等劳动力密集型等生态友好型产业上。

      数据显示,今年安康新社区工厂逆势上扬,预计全年产值超过30亿元,较上年度增长20%。截至今年10月底,安康已建成各类新社区工厂665家,吸纳就业1.9万多人,实现了100户以上移民安置社区“新社区工厂”和“新社区工厂贷”全覆盖,取得了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社区繁荣、社会稳定的“多赢”效果。


      新动能:“乐业安居”培育新农民

      “学会一种技能,带富一个家庭。”

      “不依不靠踏上就业路,自强自立走上致富道。”

      “反对好逸恶劳,提倡勤劳致富。”

      ……

      这是记者近期在安康多个市县走访新社区工厂看到的标语。其背后折射出新社区工厂给搬迁群众带来的点滴变化。

      在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友泰智社区工厂内,线束生产车间的墙面挂着一张单价明细表,上面记载了钟晓莉加工电子产品的数量。

      “社区里最大变化还是扎堆闲聊、打牌混日子,喝酒闹事、搬弄是非的人少了。”30多岁的钟小莉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机器,一边说起了这几年的变化。以前不少贫困群众伴生“坐着晒太阳、等着送小康”的懒惰思想。如今,搬迁群众就地就业、勤劳致富的“精神气”正逐渐改变一些搬迁群众的慵懒思想。

      “大家乡里乡亲的,你看我,我看你,我一个月有将近3000元左右的收入。自己挣钱自己花,多开心!”围在一旁的姐妹争着说,“大家都赶着上班挣钱,连一些老年人没事也过来做手工。”

      变化不止于此,新社区工厂还吸附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流就业创业,社区不再是弱劳力集中地,逐渐增添了年轻活力。

      18岁就外出打工的刘道亮从学徒一直干到外企高管。他获悉家乡的兴建新社区工厂后,毅然决定返乡创业。“这几年家乡变化特别大,交通便捷、政策优惠、服务到位,很适合企业发展。”刘道亮说,开展精准扶贫后,石泉县每个镇都配套建设了新社区工厂。“县上免收场地使用费3年,水电费补贴50%,工人都住在附近,劳动力成本投入大大降低。”

      “年轻人回流就业、创业,本质上是从‘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转变,关键要解决‘回得来、留得住、创得成’”石泉县委副书记、县长周耀宜介绍说。

      过去,“打工经济”是安康的重要发展点,虽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此也带来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三留守”等社会问题。

      相比之下,新社区工厂让搬迁后的富余劳动力有事可做、有业可就、有业能创,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参与体面劳动,凭自己双手脱贫致富,增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图为搬迁群众在家里就业。记者 李金红 摄


      记者走访还发现,为方便工人集中搞好生产,妇女儿童之家、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托管中心等配套服务机构逐渐在各社区兴办起来。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明显提升。

      新社区工厂还加速了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安置社区,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位于旬阳县城关镇四海逸家移民安置社区是陕西省首批省级易地扶贫搬迁示范点,旬阳县副县长任加兵告诉记者,搬迁群众刚入住安置社区后,常常遇到这样的事:

      有些贫困户夏天嫌热光着膀子就出来了;有些群众在阳台养鸡养猪;有些群众过去住自家院坝,习惯了将生活垃圾门口一丢了之;有的群众不会用新购置的电饭锅、电磁炉、煤气灶;有的年纪大的群众出门去趟超市后就忘记了家门……

      记者走访中,一些企业老板还告诉记者,搬迁群众长期住在农村、务农为生,没有形成时间概念和纪律概念。如今到新社区工厂上班,想去就去,想走就走,有事不请假,给企业管理带来不少麻烦。

      新社区工厂功能之一就是一针“催化剂”,让搬迁群众身份转变,逐渐掌握新技能、快速融入新生活。汪小卫介绍,安康还提供就业资金支持企业在岗培训,人均3600元,使得工厂变学校;每年开展技能大赛和巡回大讲堂,促使农民变工人。

      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表示,从更深层次分析,搬迁群众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转变,其实质也是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过去农耕文明讲究靠天吃饭、依赖土地、自给自足;而工业文明则表现出脱离土地、遵守规则、分工协作,这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郭青认为,移民搬迁解决了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基础性问题,新社区工厂恰恰解决了人口搬迁集中后留得住、能就业的问题。通过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一方面,通过能人大户示范带动大众创业,培训锻炼农民掌握一技之长,以就业带动工资性收入增长;另一方面,通过实行工厂化管理,逐步培养农民群众适应现代化生活的纪律意识、规则意识,夯实“诚孝俭勤和”新民风建设基础,加快农村居民向产业工人转变。


      新启发:“三新”同步就地实现城镇化

      安康积极探索的新社区工厂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它使得建设新民居、培育新产业、打造新农民同步发展,实现了就地城镇化。由此,“安康样本”带给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诸多启示:

      一是发展新社区工厂顺应了移民搬迁生产力变革的要求。通过易地搬迁,占安康全市总人口三分之一的农民居民变成了社区居民;通过新社区工厂,一批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农民摆脱了利用土地发展农业生产的生存依赖,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松散式农民锻造纪律严明、紧张有序、操作规范的产业工人,这不仅是一场巨大社会变迁,更是一场强烈的农村生产力自我革命。

      二是发展新社区工厂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安康是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地,保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重大政治责任,全市91%的国土面积为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大批矿产开发、化工材料等对生态有破坏、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全部关停,让本来就业岗位匮乏的安康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更加困难,需要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新社区工厂不消耗资源、不污染环境,符合“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科学论断,为欠发达地区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作出了大胆探索。

      三是发展新社区工厂顺应了深化东西部协作共同发展的要求。安康借力苏陕扶贫协作和常州对口支援,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倾力发展毛绒玩具文创产业,变扶贫资金为扶项目、引企业为引产业,促进了东部市场、技术、品牌资源与安康人力、生态资源的优势互补和优化配置,实现了产业错位、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东西部产业协作机制,今后仍具备广阔的合作空间。

      郭青表示,“十四五”期间,安康乡村振兴的重点不仅在农村,还应该在人口聚集的易地搬迁社区,社区的产业振兴仍旧是关键。建议国家把安康列为相关政策的试点,把脱贫攻坚后续扶持重心、乡村振兴战略支持的重点,向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和搬迁群众延伸,建立一套相对独立、科学管用的政策体系,实现可持续脱贫。通过新社区工厂,农民转变为工人,再从产业工人转变为城镇居民,实现“搬出来”到“富起来”的嬗变。


      记者观察|“脱贫”之后防“返贫”

      安康,1740年前取名“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然而,历史证明,这个地方既不“安”也不“康”。这里,曾是陕西最为贫穷的地方之一。

      作为国家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脱贫攻坚开始之际,安康贫困人口数量居陕西第一,贫困发生率居陕西第二,易地搬迁人口数量居陕西第一,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

      这是一场伟大而艰难的战役,在“陕西脱贫攻坚看安康”的情况下,安康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最强的决心、最严的纪律、最实的作风,如期兑现了“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的“军令状”。今年2月,安康实现全域脱贫摘帽。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之后如何防“返贫”?记者连日来走访安康探寻其成功密码,其中一条重要经验是安康因地制宜,坚持改革创新,结合搬迁后集中安置区劳动力密集特点,通过推动东西部扶贫协作,大力发展新社区工厂,劳动密集型和生态友好型产业借势而为,坚持就业优先,破解54万多贫困群众脱贫后可持续发展难题。

      以毛绒玩具为例,这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产业。仅仅三年时间,从第一只毛绒公仔在紫阳县蒿坪镇诞生到全市400多家企业投产,产值累计达到23.5亿元,吸纳近万人就业,成为新社区工厂的支柱产业。山沟沟做出了大产业。“中国毛绒玩具文创产业之都”的宏伟蓝图正在形成。

      这条路径并不容易。采访中57岁的安康人社局党委书记、局长汪小卫谈及“引进的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产业”的招商经历时,数个细节让人动容:建好厂房、敲定客商却被告知出走,负责同志不辞劳累开车千里追问;挂职干部不惜将朋友女儿的婚礼变推介会……

      不止于此,“见山开山,遇水搭桥”似乎是300万安康儿女特有的气质。

      山下工厂建好了,出现的噪音、消防安全隐患怎么办?安康出台全国首个《新社区工厂地方标准》,在新社区配套另行建设标准化厂房,使新社区工厂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高效化发展之路。

      标准有了,建厂的钱从哪里来?地从哪里出?安康用活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从资金扶持、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

      企业来了,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如何破?融资难题怎么解决?安康立足区位“劣势”,与上海港务集团建设“安康无水港”降低物流成本,与银行合作推出了“新社区工厂贷”……

      从实践中找方法,破解搬迁后续怎么帮、如何扶难题。安康走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

      近期中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明确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鼓励支持东中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无疑,安康做到了。“安”和“康”是群众身边点点滴滴的喜人变化,更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倡导“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应有之义。

      与记者拉家常的64岁退休大妈,“喋喋不休”,进入社区工厂第一件事便是上班及时打卡,更新抖音号,生怕掉粉;90后姑娘干脆将3岁的孩子带进厂上的“温暖之家”托管,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残疾人进厂后被平等以待……


    图为厂上的“温暖之家”托管。记者 李金红 摄


      安康实践表明,“乐业才能安居”,济一时之困不如解一世之贫。防止返贫,还需稳住就业的基本盘,让一些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

      安康实践表明,还需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使贫困户主动融入社会,使其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顺利过渡。

      安康实践表明,脱贫攻坚中还需同步推进新民风建设,从精神上改变了贫困户的生活,焕发出新的内生动力。

      如期脱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再打一场高质量的乡村振兴战,安康,已然在路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