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滨 > 正文内容

    实施“五心工程” 党建引领促融合

    作者:陈善刚 时间:2020-12-04 09:13 来源:汉滨区 字号: 打印

      “下楼进厂门,上楼进家门,搬进安置社区,不仅住得敞亮,也能在社区务工,孩子放学就到厂里辅导中心学习,也不用操心!”刚搬入汉滨区关庙镇东湖龙城安置社区的搬迁户刘丛红说。
      像刘丛红一样,“十三五”期间,汉滨区有搬迁户23809户81594人,累计投资46.31亿元,建成集中安置点170个,集中安置20153户68186人,分散安置3656户13408人。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汉滨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实施“五心工程”,让贫困群众安新家、乐新业、圆新梦,实现“安居乐业”目标。
      打造“核心工程”,建强组织堡垒。“我们家去年6月搬到沈家岭社区,社区干部帮我把党员关系转过来,过组织生活方便很多,现在不仅会在手机上使用‘智慧党建’平台,还能随时把党的好政策分享给邻居。”69岁陈开翻高兴地说。
      关庙镇党委书记罗煜介绍:“我们第一时间在易地搬迁社区成立社区党支部,并在党组织指导下成立社区居委会,全面负责迁入居民服务和小区管理。”如今,沈家岭社区群众安居乐业,管理井井有条。
      今年以来,汉滨区以中心五大社区为示范点,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全部建立党组织,选派183名党员干部到安置点开展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壮大搬迁社区后续扶持力量。目前,已建立单独或联合组建党组织68个,挂靠临近村103个,实现党组织易地搬迁社区全覆盖。新组建群众自治组织41个,在融合型社区组建移民搬迁委员会46个,新建党群服务中心7个,搬迁社区活动阵地全面达标。
      做实“安心工程”,双翼齐展破难题。今年以来,为帮助搬迁群众稳就业促增收,汉滨区先后制定出台《产业扶贫巩固提升方案》《关于做好贫困村产业建园工作的通知》《产业扶贫“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实施方案》等,从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技术扶贫、经营主体带贫益贫等方面制定32条新举措,全面激活搬迁群众产业发展内生力。
      年初以来,全区采取“统一包车、统一餐饮、统一防护”措施,以“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方式,分期分批开通务工人员“返岗直通车”,累计返岗复工156013人,其中开展“点对点”输送31批次,输送5220余名农民工返岗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00余万元,力争重点扶持420人创业,实现带动1500人就业。
      同时采取“五个一”就业扶贫模式,即联系企业用工就业一批、引导劳务输出就业一批、支持发展产业就业一批、组织灵活务工就业一批、开发就业扶贫专岗安置一批等方式,最大限度满足社区搬迁群众就业需求,确定对全区300户以上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建设标准化厂房,对100户以上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建设加工车间。目前,该区百户以上安置点151个,300户以上安置社区43个,已实现新社区工厂全覆盖。发动60家扶贫龙头企业208家现代农业园区,带动贫困户1.9万户5.4万人,实现产业人均年增收1500元。建成新社区工厂157家,解决周边群众就业6002人,新开发公益性岗位3682个。
      推进“暖心工程”,网格管理解民忧。小关社区安置点是关家镇规模最大安置点,共有住户435户。为协调解决社区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该镇将安置社区内党员凝聚起来成立党小组,由支委牵头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形成“党建联席网”,将公益性岗位用活,以楼栋为单元,设立楼栋长,形成“网格化服务网”,构建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宜居社区。
      为让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生活习惯的搬迁群众在新的环境更快适应和融入,该区以组织建设联结归属感,以基层治理联结责任感,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建立以“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选好网格长、楼栋长、中心户长,推广使用“智慧党建”平台,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中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主心骨”。目前,选配网格党小组组长130名、楼栋长586名,为群众解决矛盾纠纷、治安管理、环境卫生等一系列难题,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幸福感。
      实施“连心工程”,创新机制抓服务。“上班忙,顾不上老家,真是多亏了帮扶干部。”去年柯昌安搬进县河镇红升社区,夫妻俩在社区务工,老家3亩地闲置,遂联系帮扶干部帮忙调苗子,种上了花椒树,而今看到地里花椒长势旺盛,老柯心里乐开了花。
      今年以来,汉滨区积极推行“3+3+1”工作机制,探索创新“原籍管理地和林、社区管理房和人”工作模式,将搬迁群众划分为“放心户”“关心户”“连心户”,建立一名原籍干部、一名现籍干部、一名结对帮扶干部包抓一户搬迁群众长期结对链,进一步夯实干部帮扶实效。根据对象需求,针对性提供有效服务,为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奠定基础。目前全区5558名干部结对帮扶,为2.3万户搬迁对象持续提供贴心服务。
      推行“舒心工程”,丰富文化强动力。在易地搬迁社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区搬迁社区党组织以组织建设联结归属感,以优化服务连接幸福感,以基层治理联结责任感,全面开展“征集微心愿、推行微服务、践行微承诺”的“三微”活动,开启“一老一少”升级版后勤保障工作。
      通过建立“妇女儿童之家”“托管中心”“4点半课堂”、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服务中心等服务中转站“点亮、认领、兑现”党员群众微心愿。依托网格化管理,推行热心帮办、爱心预约、贴心代办、暖心回访“微服务”。社区党员重点围绕履行党员义务、支持社区建设等方面做出“微承诺”,带头调解纠纷、化解矛盾。
      同时,大力开展文艺演出进社区活动,对优秀党员、新民风建设道德模范和脱贫攻坚自强标兵进行表彰,以榜样的力量引领群众生活向好向上发展。据统计,全区已开展新民风建设“小场子”文化活动400余场次,建立文化书屋154个、村史馆12个、健身广场165个、道德讲堂27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