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滨 > 正文内容

    名优兴汉滨

    作者:于延琴 实习记者 朱洁 时间:2020-06-30 10:37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汉滨区申报的“汉滨辣椒”“汉滨猕猴桃”符合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要求,正式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核发证书。
      截至目前,该区已拥有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位居全市首位。2019年,“汉滨香菇”“汉滨大米”“汉滨绿茶”“汉滨红茶”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汉滨人口占全市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全市三分之一,更拥有全市现代农业规模最大、立体条件最明显、立地条件最优良的优势。可以说,在近3年里,该区名优产品不断涌现,金字招牌不断树起,一方面与该区区位优势和自然条件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与该区抢抓优势,在推进农业兴“三农”、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发展中,加大名优特产建设力度密不可分。基于此,该区通过“一业一龙头,围绕龙头抓产业”,走出了一条名优兴汉滨的品牌之路。
      2015年8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汉滨区龙头带动引领发展的意见》,寄望汉滨“舞龙头、走前列、引领发展”。该区走出的这条名优兴汉滨之路,正是对市委、市政府期盼的回应。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指在特定区域(以县域为单元)内生产、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商品量、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市场、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高并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登录公告和核发证书的农产品。
      事实上,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编发工作是从2013年开始的。其目的是,引导各地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优特产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引导地方政府重视区域公用品牌培育,提升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促进生产与市场有效衔接,促进优质优价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就在2013年,以“陕茶一号”为主的茶产业在汉滨区蓬勃发展。
      2010年,该区以“北山核桃,南山茶叶”发展思路,定下人均1亩达到“百万亩经济林果园”的发展目标,重点打造了8个茶叶基地镇。经过几年时间的优化发展,形成了“一湖五河九镇十园”格局,茶叶加工企业达65家、茶叶园区39个、陕茶1号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2019年,该区茶园面积达19.7万亩,年产量6600余吨,茶叶总产值达13.4亿元,富硒绿茶、红茶等远销全国各地,茶叶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长效产业。
      基于成熟的产业链条,2019年,该区积极申报,经过相关部门核审,“汉滨绿茶”“汉滨红茶”获得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这一年,作为全省唯一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的深度贫困县区,汉滨区如期脱贫。其中,农林产业功不可没,以此脱贫的脱贫户占半数以上。
      相较于汉滨茶产业长达10年的深耕培育,“汉滨香菇”“汉滨大米”起步则要晚一些。但正是有了茶产业发展的经验模式,即“坚持一业一龙头,围绕龙头抓产业”,“汉滨香菇”“汉滨大米”“汉滨辣椒”“汉滨猕猴桃”在更短的时间摘下“国字号”招牌。
      以“汉滨辣椒”为例,2018年初,早阳镇高举村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根据当地实情,决定发展种植见效快、效益好的当地红辣椒。通过“三变改革”,引进了安康市秦叶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反租倒包、土地入股等方式,建成200亩标准化产业基地,辐射带动田庄、代坡等村发展近1000亩。当年,效益良好,业主和群众实现双赢。
      围绕产业建龙头,建好龙头兴产业。这是该区近年来抓农业产业的经验,更是可复制的产业发展模式。
      2019年4月19日,该区高山露地辣椒产业推广现场会在高举村举行。当年,以辣椒种植为主的露地蔬菜产业覆盖全区19个镇办62个村,参与辣椒种植的新型经营主体达70余家,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走向致富路。
      家住高举村14组今年51岁的贫困户唐德宝告诉记者,因夫妻俩身体都有病,没办法出门务工,只能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自从村里发展了辣椒产业,“土地流转给企业了,都去园区务工,家里不愁零用钱了。”
      产业发展起来了,广大农户参与进来了,新型经营主体自然也就培育起来了。2019年6月25日,该区总投资2亿元年产8万吨辣椒加工项目开建,“年可加工干辣椒1万吨,可带动全区1.2万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辣椒产业,解决50名贫困户劳动力在工厂务工就业。”同年9月5日,该区首家现代化辣椒烘干厂在五里镇张营村投产运营,标志着“汉滨辣椒”产业进入一个全新时代,既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同时可解决100人在工厂务工。
      通过“一业一龙头,围绕龙头抓产业”,该区打造了天瑞塬设施蔬菜、益禾辣椒烘干厂、盛华辣椒酱加工厂等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与遵义“贵三红”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辣椒产品远销重庆、西安、遵义等地,走出一条集生产、加工、销售、品牌于一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同样起步于2018年的“汉滨猕猴桃”,以其“果肉细嫩、皮薄多汁、风味浓甜可口等特点,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总酸、维生素C等均优于参考同类产品”受到市场青睐。该区培育猕猴桃农业园区4个,种植猕猴桃3000余亩,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又一特色产业。
      近年来,该区立足资源优势,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导,发挥区域、产业、传统、特色等优势,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品牌强农,以绿色、标准、科技、品牌为引领,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全方位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打响了汉滨的特色农产品品牌,让更多诸如“汉滨红茶”等品牌农产品行销全省、甚至全国,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名优兴汉滨,兴的是安康农业的半壁江山。在采访中,无论是从官方还是民间,记者听到更多的就是该区要如何利用好这一品牌效应,发挥其倍扩效应。因为,“靠种植农产品卖钱,哪怕产品质量再好、售价再高,经济效益也有天花板,要突破这个天花板,就必须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比如,打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会比单纯销售农产品有更丰厚的经济效益。”
      这也正是该区正在走的路子。2019年12月26日,在汉滨区辣椒产业协会成立会议上,确定进一步整合资源要素,深入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及三产融合发展,把汉滨辣椒打造成陕西乃至全国的一张亮丽名片。而围绕“汉滨绿茶”“汉滨红茶”品牌效应,该区已把双龙镇打造成为小有名气的“茶旅小镇”,围绕茶产业发展起来的第三产业,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又一来源。
      品牌效应已然显现。汉滨区农业农村局干部周濬告诉记者:“不愁销路!今年已发展茶叶19.7万亩,订单辣椒2万亩,猕猴桃4000亩,水稻6.5万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