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石泉 > 正文内容

    比学赶超:石泉县合力唱响发展主旋律

    作者:王洪宝 时间:2020-05-27 08:26 来源:石泉县 字号: 打印

      晴好的五月,是农忙的季节。石泉县中池镇军民村的河堤建设工程正全力推进,青泥涧村的蚕农正忙碌采桑喂蚕……石泉县委组织部帮扶包抓的军民村、青泥涧村从驻村干部到村组干部到贫困群众,上下齐心,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决战脱贫让山乡处处呈现“比看发展”“比抓发展”“比拼发展”的发展热潮。

      克勤克俭  奋发图强  自我加压抓发展
      在自家门口,在自家田园中,在自家林地里,他们找增收项目,挖增收潜力。在脱贫致富路上,他们给大家分享的“肯打拼、一定赢”的出彩的人生故事有很多很多。
      “过去住在大梁上,媳妇是残疾,娃娃上学远,房子是旧房、危房,生活负担重,一家人起早摸黑地做,过得很恼火。”忆苦思甜,让军民村二组52岁的张垂兵,感怀不已。“感谢灾后重建政策,产业奖补政策,让我们搬了新家,交通方便了,用水方便了,搞发展比原来的条件好多了。”经过10来年的辛勤劳作,实干苦干,还清欠账的张垂兵依然矢志不移地抓产业,2019年喂蚕8张,养猪10头,增收5万元,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他对2020年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决心再下功夫, 做好产业发展文章,确保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实现“双提双增”目标。
      过去旱坡地,看天吃饭,种多收欠。现在梯田台地,桑果园连片,产业路直达宅院。青泥涧村二组因缺技术、因病因学致贫的罗升刚、贺泽侠夫妇说,现在条件好了,都在比人能不能干,比住房新没新建,比桑园宽不宽,比一年收入有多少万元。为了不被别人比下去,2016年起,贺泽侠就在家学技术养蚕,罗升刚农忙时回家帮忙,农闲时去子长县打工,她家2018年养蚕26张,,2019年养蚕30张,每年有5-6万元的稳定收入了,由于发展有计划,技术掌握好,买茧收入高,贺泽侠2019年被组织上评为脱贫致富自强标兵。
      如同张垂兵、罗升刚、贺泽侠一样, 没有被困难吓倒,相信好日子是靠勤劳和汗水换来的励志典型还有喻光林、张垂莲、刘方武、严云莲等,他们不输斗志,不输人生;克勤克俭,无怠无荒;励志笃行,天道酬勤;勤俭持家,兴家兴业。他们以勤劳者、奋斗者、奔跑者的姿态,跑出超越自我的发展“加速度”,唱响属于自己的发展“进行曲”。这是所采访的两个村的乡亲们给笔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贫困户不是“五彩光环”,贫困户不是终身标签,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成为贫困户,不气馁,不言弃,不甘愿永久背上“贫困户”称号,秉承、传承优良家规家训和做人品格,自我加压,自我努力,自我图强,抢抓大好政策机遇,持续狠抓产业发展,用勤劳的双手换来了幸福而又美好的生活。

      干部带头  示范引领  尽职尽责抓发展
      青泥涧村2019年养蚕发种1109张,全村养蚕10张以上大户53户(其中养蚕15张以上的15户,养蚕20张以上的26户,养蚕30张以上的4户),人均养蚕1.52张。驻村工作队队长王顺宝告诉笔者,在各方重视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发展,群众对蚕桑业有了深厚感情,蚕桑收入在全村人均纯收入中也占了很大的比重。
      经过调研,认为小蚕喂养成功与否直接决定蚕农一季收成。为了降低贫困户喂养小蚕失败的风险,省药监局(新药品审评中心、食品安全监督中心)驻青泥涧村工作队给单位汇报争取后,单位投入58万元在四组集中安置点建设560平方米的智能化小蚕饲育室一个,流转土地30亩建成连片高效密植桑园一处,可满足周边4个村的群众小蚕共育的需求。有了高标准的厂房和先进的设备,谁来牵头负责厂房和共育室的管理、运行呢?村支部书记、主任王西峰主动承担重任,抓管理、抓宣传、抓试验、抓饲育,2020年首批春蚕共育小蚕300张,一举获得成功。该共育点全年计划共育小蚕500张左右,将为蚕农增收提供重要保障。
      交流学习,启发干部思维,增强干部动能。军民村支部书记、主任冯上明带领干部群众考察学习“取经”,投资兴办粉条厂,拉动当地群众洋芋、红薯种植;军民村副主任冯尚平参观学习后,带头发展百头养猪场,带头成立军民村山岔沟蚕桑合作社,带头建设高效密植桑园100亩,带头抓小蚕共育79张,带动20户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就近务工、入股分红的方式实现共同增收致富。
      基层干部与群众联系密切,干部带着群众一起学,一起干,一起发展,干部在群众中的信任度、美誉度才会提高,话语权才会增强。军民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唐明认为,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需要在战贫中发现、培育人才;在发展中,淬炼提高党员党性;在联系服务群众中,检验干部的初心和使命担当,进而培养一支党性观念强、奉献意识强、发展能力强、工作作风优、群众口碑好的基层干部队伍,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好,就是留给群众最好的最长久的工作队。
      党员带头,干部多干,尽职尽责做示范。扶贫工作头绪多,在带头发展、带头破解难题、带头办理实事、带头开展志愿服务中,涌现许多如王文林、冯上明、王西峰、冯尚平一样的党员干部,如冯上明、黄芳敏带头给包联村群众争取产业奖补、亮化工程项目资金,易守勇带头创办产业合作社,陈泽全带头组建村公共设施服务队,冯上明带头领岗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蔡教友、冯尚贵等带头给贫困户担保贷款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党员后备干部梁龙进带头领岗在集中安置点开展义务宣传与治安巡逻工作,黄芳敏、文世贵带头领岗帮助贫困群众代卖代销农特产品……。在工作上,两个村的干部,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比拼;在发展上,两个村的干部,思想解放,大胆作为,你追我赶,互不相让,成为全镇比学赶超、追赶超越的典范。

      创先争优  当好标杆  精益求精抓发展
      发展看成果,发展看答卷,驻村工作队不遗余力地抓发展,取得了让组织满意、群众认可的斐然成绩:
      2019年军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038元;青泥涧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581元。
      2019年军民村实施富民项目、惠民工程4个;青泥涧村实施富民项目、惠民工程6个。
      2019年军民村脱贫197户56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7%;青泥涧村脱贫53户15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37%。
      工作统筹、调度、计划、安排、落实、检查、督催、验收,驻村工作队是主角。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贺富莉对工作队提出“三精三优”的要求(即干部精锐出战,责任落实到位;干部精准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工作精益求精,严格标准要求,达到干部队伍优、村风民风优、发展业绩优的目的),要求工作队员个个有作为,人人有担当,用心用情把工作任务完成好,发展任务完成好,把群众的事情解决好、落实好,用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和好的群众口碑树立组织部(考核办)驻村工作队全体干部的良好形象,为其他工作队带个好头。
      按照“抓党建、育能人、兴产业、塑民风、促脱贫”的思路,驻村工作队通过尽职尽责、持续发力地抓村组党员干部培养、教工作方法、压工作任务;抓村级规范管理,抓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和新民风建设,营造“干部创先争优促发展、群众勤劳致富比发展”的浓厚氛围;帮助群众制定发展规划,给群众宣讲政策,为群众解决发展难题;征求干部群众意见,排查工作短板弱项,狠抓产业发展、设施项目建设和民生工程实施,让包联村的工作持续走在全镇全县的前列:
      干部队伍优:精选2名科级领导担任驻村工作队长,配强2名第一书记,下派2名业务骨干为队员专职驻村抓扶贫, 军民驻村工作队连续四年考核为优秀格次;青泥涧村驻村工作队连续三年考核为优秀格次。调整村书记、主任“一肩挑”2人,培养10名村级后备干部,同时在创业能人、乡贤能人、产业大户、自强标兵中发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配优配强村民小组长10人,这些党性强、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能人成为抓促发展的中坚力量。
      村风民风优: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通过“抓村容整治与抓村民习惯养成”相结合,通过“扶志与扶技”相结合,抓好思想教育引导,转变群众发展观念,凝聚群众发展共识;重点培育先进典型,大力表彰文明标兵,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抓好惠民政策落实,抓好实用技术应用,优化发展环境保障,全村形成“讲诚信、重礼仪、尚勤俭、重科技、懂孝廉、和邻里、守法纪”的文明新风尚。
      发展业绩优:产业扶贫成效显现。按照“支部+能人+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青泥涧村建成高效密植桑园500余亩,智能化小蚕孵化室1个,标准化蚕室2000余平方米,省力化蚕台10000余平方米,群众依托蚕室产业实现人均增收2300元;军民村养蚕900多张,又吸引外地创业能人投资发展千亩油茶园,盘活65户土地山林资源,带动19户贫困户就近务工人均增收过千元。设施项目建成投用。2019年,两村实施村级道路改造2公里,电网改造2公里、增设变压器1台,建成便民桥1座、修缮吊桥3座,新建卫生室1处、改造卫生厕所13户,村级活动场所提升2个,实施道路亮化5.3公里,建设移动通讯基站1座。2020年争取6个项目,正抓紧施工中。公共服务保障到位。群众看病、出行、养老、收视、购物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家普遍称赞、感恩党的好政策,在新时代里让他(她)们过上了幸福的新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