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719776475-GK-2009-20798 发布日期 2009-02-25 10:26
来源 汉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内容概述 汉滨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分享:

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2月13日在汉滨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汉滨区人民政府区长 袁子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我们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克难奋进,扎实工作,顺利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实现了经济增长、基础改观、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目标,迈出了突破发展的坚实步伐。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4.4亿元,增长13.2%;完成财政总收入6.16亿元,增长12.4%,其中区级一般预算收入1.66亿元,增长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9亿元,增长24.6%;农民人均纯收入2821元,净增52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1元,净增2131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5%,二氧化硫排放和化学需氧量控制在规定之内。
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坚定不移的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农业总产值24.6亿元,增长7.5%。粮食总产4.3亿斤,油料总产5520万斤,分别增长9%和17%;养蚕12万张,产茧940万斤;生猪饲养总量78.3万头,肉类总产3.6万吨;魔芋、烤烟、蔬菜、果品等产业得到新的发展;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培训11700人,劳务输出17.5万人,劳务收入15.7亿元;50个新农村试点示范村顺利通过验收。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突出产业项目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全力推进工业总量扩张、提速增效。实现工业总产值44.8亿元,增长16.7%,其中区属工业总产值达到23.6亿元,增长24.3%。续建、新建工业项目22个,建成江华240万吨水泥一期、健平120万吨水泥一期、康宝60万吨水泥粉磨站和恒圣高纯硅扩能改造等项目;龙盛商务20万吨甲醇汽油、中银矿业3000吨和国环矿业1000吨五氧化二钒、增盛6万吨硫酸钡等项目开工建设;恒圣和江华集团公司年产值过亿元,结束了我区没有亿元企业的历史;10户企业进入规模盘子,区属规模企业达到40户。
城乡消费持续走旺。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强区,旅游持续升温,全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完成全区旅游总体规划和大香溪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启动了瀛湖旅游景区规划修编,旅游超市顺利建成;一批骨干商服网点建成运营,新增晶海、亿佳等限额以上商贸住宿餐饮企业5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7亿元,增长25%。
财政在困境中平稳运行。在民生工程配套、干部津补贴等政策性支出大幅增加和年初预算缺口1.4亿元、年中新增缺口7000万元的情况下,努力克服困难,强化收入征管,积极向上争取,使可用财力有了大幅增加,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目标,干部津补贴当年新增部分高于市级和九县。
——基础建设步伐加快。为中省市重大项目创造了良好的建设环境,使境内铁路复线及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加快,安康大道、汉江三桥等城市建设项目顺利竣工,桥西广场、瀛湖干道等工程进展顺利。江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加快建设,江北供水管网改造和兴安公园改造开工建设。投入4.8亿元,建成通乡水泥路140公里、通村水泥路650公里,水泥路通村率达70%;建成沼气4050口、安全饮水工程105处、改造集雨水窖5046口,黄石滩水库渠系改造基本完成,南水北调水源地水土保持工程进展顺利;完成各类工程造林8.5万亩,大瀛湖绿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进展良好;启动了月河川道316国道沿线民居改造;完成金州路强电入地等城网改造,实施农网改造工程41项。
——民生保障成效明显。抗震救灾工作及时有效,下拨救灾款2657万元,救灾粮92万斤。落实就业再就业资金2999万元,新增就业和再就业安置5824人。完成3650户9200间农民安居工程建房任务,落实补助资金2870万元。提高城市低保标准,实施农村低保扩面,为93229名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6588万元。开工建设3个区域性敬老院和10个乡镇敬老院,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46%,为6002名五保户发放供养金903万元。投入资金9498万元,完成37个扶贫重点村和33个特困村建设任务。为20267人兑付大中型水库后期移民扶持资金1216万元;项目扶持资金1224万元,惠及移民20412人。筹集资金85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43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转正常,参合农民66.6万人,为37万人次报销医药费3817万元,参合农民受益面由13%提高到57%以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761万元,救助13180人。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高考上二本线以上人数增幅名列全市第一;多渠道筹集资金5066万元,改扩建校舍51554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47205平方米;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6100万元,免除了12.5万名学生的学杂费、10.7万名学生的课本费,为5708名寄宿生补助了生活费,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普及职业教育、高中教育步伐加快;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扩充有序进行,江北高中创建省级标准化高中通过验收。医疗救治、疾病防控、卫生监督体系进一步健全;投入3800万元,建成和开工建设了区一院门诊楼、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所乡镇卫生院医疗用房等区乡卫生基础设施和21个社区、村级服务站;积极应对,全力排查救治食用有害奶粉的婴幼儿。认真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扎实开展“三整治三落实”活动,狠抓手术落实、违法生育案件查处和流动人口管理,完成各类节育手术12861例,计划生育工作被动局面得到扭转。科技工作全面进步。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双创”工作强势启动,各项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城乡卫生状况、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和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国企改革顺利完成。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兑现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等惠农补贴8129万元。个体、私营企业工商管理费实现了全免。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乡财乡用区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化解乡镇工资性欠款和“两政一教”债务2139万元;部门、乡镇公用经费、村级支出和社区干部补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全面完成,清理了一批机关和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人员。农村土地流转有序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开始启动,畜牧、盐业和蚕茧收烘体制改革稳步实施,供销社系统转轨改制取得实质性进展。开放招商成效明显,引进项目9个,总投资6.4亿元,到位资金3.2亿元。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自觉接受区委的领导、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主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的联系,办理人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516件。坚持依法行政,对重大事项实行咨询评估、决策听证、公民旁听和公示制度,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高。政务大厅功能发挥良好,电子政务投入使用,政府信息公开透明,政府职能转变迈出新步伐。积极推进解放思想主题活动,开展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调研,进一步明晰了发展思路。深入开展纠风治乱,解决了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反腐倡廉,严肃查处违法违纪问题,规范了政府行政行为。目标责任考评、政风行风评议和行政效能监察等工作进一步强化,有力的促进了工作的落实和政风、行风的好转。社会管理能力明显提高,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信访工作得到加强,应急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效果明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了社会稳定。
同时,国土、工商、质监、统计、审计、物价、环保、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保障、金融保险和慈善事业、老区建设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效,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各位代表,2008年,面对汶川特大地震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能取得如此成绩,是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团结奋斗、克难攻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地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在汉滨投资创业的客商和所有关心支持汉滨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发展速度不快,综合考核在全省、全市位次依然靠后;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工业发展滞后,产业项目较少,持续较快增长后劲不足;三是财政供需矛盾突出、就业压力空前;四是少数部门和乡镇的干部作风、思想观念与突破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二、2009年目标任务和经济工作重点


2009年是极具挑战,又充满机遇的一年。受国际金融动荡的影响,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时期,我国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依然突出。受金融危机的波及,我区有色金属、矿产冶炼和茧丝等工业生产面临严峻挑战,主要农产品价格回落,农民工返乡增多,经济运行困难加剧。多年来较快增长积累的矛盾与当前金融危机带来的问题交织叠加,就业、社保、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社会治安等矛盾凸现,保增长的社会环境将进一步趋紧。同时,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我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加快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一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大幅增加“三农”、社会事业、改善民生、振兴产业等方面投资,加快项目审批,加快资金拨付,保障项目用地,加之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安康突破发展,支持在月河川道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验区,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二是西部大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和生态环境等一批重大项目将在我区境内加快建设,为我们当前保增长和今后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三是西康高速和襄渝铁路复线今年将建成通车,我区将融入西安两小时经济圈,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的时期正在到来。四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区步入了经济发展的上行通道,一批产业项目的建成和产业规模的形成,蓄积了今后一个时期持续发展的势能。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敢于在挑战中抢抓机遇,就能有效化解金融危机的影响,确保经济健康较快增长。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区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区、工业强区战略,以保增长、促发展为目标,实施五动并举(城市拉动、工农联动、项目推动、科教驱动、和谐律动),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改善民生,强化社会管理,开拓进取,奋力争先,在建设经济强区、和谐汉滨的进程中迈出新的步伐。
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98亿元,增长13.5%;财政总收入7.5亿元,增长21.7%,其中区级一般预算收入2亿元,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亿元,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3330元,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0元,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增率控制在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二氧化硫排放、化学需氧量控制在规定之内,汉江出境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水平涨幅低于上年。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抢抓扩大内需机遇,着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抢抓国家三年4万亿的投资机遇,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加快招商引资,积极引导消费,以超常的工作举措推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支撑增长。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推进机制,按照“一个重点项目、一名区级包抓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套服务机构、一抓到底”的推进格局,详细制定与重大项目进度相适应的推进工作流程,采取有效措施跟踪督办落实。全力支持南环干道、瀛湖干道、江北会展中心、城区天然气管网等50个中心城市建设项目加快建设。努力为机场迁建、高速公路、铁路复线等中省重大项目提供一流服务,创造一流环境,确保西康高速5月底前全线通车。按照保投产、抓续建、促前期、争开工的要求,确保52个区级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当年完成投资14亿元以上,力争35个重点前期项目,在策划、可研、包装、申报和招商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有部分项目当年开工建设。财政预算安排500万元项目前期费,组织专业力量,着力谋划、包装和筛选一批产业性、基础性、战略性的好项目、大项目,逐步形成“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工作良性循环机制。继续将项目建设列入对部门和乡镇的重要考核内容,鼓励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争项目,放开手脚跑资金,力争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投资计划盘子;盯牢省上民生工程投入和陕南突破发展项目,想方设法争取到应有份额。千方百计扩大消费拉动增长。全面落实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好正常增长工资和补贴政策,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低保补助、优抚对象补助标准,有效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落实好农民购买家电补贴政策,加大“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力度。落实好促进住房合理消费的政策措施,发挥建筑、房地产业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服务产品供给,提升旅游消费水平。拓展文化、体育、信息服务等产业的市场空间,增大新的消费需求与供给。突破性地招商引资扩大增长。抓住招商引资最佳时机,以国内500强、民企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力争招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注重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新技术、现代化工、节能环保、新兴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企业,注重做大做强现有骨干企业,注重引进合适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组织参加省市统一部署的经贸活动,筹备好西洽会、龙舟节等招商活动。坚持高频率、小规模,请进来、走出去,采取全民招商、领导招商、叩门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等有效形式加快招商,确保招商引资取得明显实效。加快月河川道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承载能力。建立招商引资工作通报制度,提高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见效率。落实招商引资奖励政策,鼓励区内外各方面人员为招商引资献计出力。发挥财税金融作用促进增长。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支持经济增长的财税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持作用。支持市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区财政资金控股的财信担保公司作用,增大企业信贷担保量。做好增值税转型改革工作,减轻企业税赋。落实国家取消100个行政收费项目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力度,确保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净增2亿元以上。区财政安排300万元贴息配套资金,加强对企业流动资金、经济增长点、新税源点、重点工程、农村建设、节能减排的信贷支持。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增大贷款投放量。推广信贷新品种、信用新模式,支持企业动产抵押、股权质押贷款。建立政府主导的集中与分散、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银企对接制度,及时解决企业资金困难。
(二)加快建设发展平台,着力推进工业经济上规模。坚持大区域谋划、大产业构建、大企业引领、大项目支撑,做大做强支柱工业。拓展资源平台,力促骨干企业规模扩张。大力开展资源普查、详查及勘探工作,认真做好第二次经济普查和土地调查工作,切实加强资源的配置管理,倾斜支持龙头企业快速壮大,力促以钡盐化工、五氧化二钒为骨干的矿产业,以江华、健平水泥为龙头的建材业,以秦东魔芋、泸康酒业为龙头的富硒食品工业,以阳晨饲料为主的饲料加工业,以恒圣高纯硅为骨干的载能工业,以巴山丝绢、巴山宝业为龙头的丝绸业,克服金融危机的消极影响,抢抓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实现扩能增效,加快发展,确保中银、国环、中川矿业6000吨五氧化二钒项目,增盛6万吨硫酸钡一期、阳晨20万吨饲料、酱园万吨酱醋、20万吨甲醇汽油等续建项目年内尽早建成投产;恒圣高纯硅扩能、泸康综合技改一期、兴华1800万块配筋混凝土砌块、大运富硒豆制品等新建和技改项目尽快开工,力争部分达产达效;江华水泥、康宝建材、健平水泥等企业开足马力,实现满负荷生产。做好前期工作,力促30万吨燃料乙醇、10万吨镁锭、20万吨矿泉水、1500吨蚕蛹综合加工等12个重点前期项目开工建设5个以上。全年力争完成投资6亿元以上,建设重点工业项目23个,当年建成投产项目15个以上;力争新增过亿元和过5000万元企业各5户、规模企业10户,净增规模工业产值5亿元以上。加快建设工业园区,为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以工业集群化发展为目标,加快月河川道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的编制、论证、评审和申报,力争列入全省第二批批准建设的园区之列;搞好产业规划,在产业链的延伸上找项目,在主导产业的相关产业上谋项目,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市场运作扩大经营规模,走集群发展之路。坚持把园区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重点安排,优先落实园区用地计划,优先包装、申报、争取园区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安排与园区建设配套的支撑体系建设项目,力争年内有部分用地计划和开工项目得以落实。设置工业园区管理机构,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引进先进管理方式,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切实加强入园项目的前期工作,搞好园区宣传与推介,力争年内有部分大项目入园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现有企业广泛开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管理,支持企业抓好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再生、伴生资源综合利用。新上项目一律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组织建设和生产。
(三)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着力提高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规模经济和集约经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用工业理念发展特色农业保障增收。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布局和稳粮、壮畜、优桑、扩芋、强菜、兴茶的思路,在月河川道和条件成熟的地方,率先通过引进企业、扶持业主、培育大户的方法,突破“农户经济”的约束,充分发挥企业家的才能,把政策、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要素向龙头加工企业和规模种植企业、养殖企业集中,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4.5亿斤,油料总产5500万斤以上;努力使以阳晨牧业、民荣公司为龙头,以生猪二级良繁点、商品畜规模养殖为重点的畜牧产业得以快速成长,建成5个年产5万头商品猪基地乡、10个年产万头商品猪专业村、100个养殖示范小区,阳晨PIC种猪场、鸿盛10万头商品猪和秦巴散养土鸡园区等规模养殖企业达产达效,使生猪饲养总量达到105万头,肉类总产4.8万吨;蚕桑产业要引导蚕农坚定发展信心,稳定桑园面积,提升桑园质量,推进桑园流转,推行多批次养蚕、大户养蚕和工厂化养蚕,巩固发种张数,保持蚕桑在低谷期稳定发展;以开亮农产品交易中心为依托,新建1.5万亩商品菜基地,将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16万亩;建成无性系茶园1000亩,改造5000亩老劣茶园,力争生产优质茶130万斤;稳步发展魔芋、杂果、烤烟生产,大力发展油茶和水产养殖。创新发展机制促进增收。在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前提下,探索建立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市场和行政服务体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集中成片流转承包土地,做多做大规模经济。培育壮大各类农村市场主体,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创新农业投融资体制,增加涉农资金的有效供给。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水管体制改革成果,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农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作用。采取综合措施多渠道增收。认真落实国家增加农业补贴、扩大补贴范围、较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解决农民工就业等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以及扶贫和移民政策,将各类补贴资金和扶持、安置资金及时足额发到农民手中,确保政策性增收;加强气象预警预报,抓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种植养殖收入;加强农民工和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完成短期技能培训5.6万人次;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现区、乡镇、社区网络全覆盖,提升就业务工和劳动保障服务水平,做好供需对接和就业服务工作,确保全年劳务输出人数稳定在17万人,促进劳务增收;积极推进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实现创业增收。大力改善增收环境。继续抓好50个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后续建设,启动71个新农村推进村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扎实推进45个扶贫重点村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做好贫困户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支持两山乡镇加快发展,加快老区建设,全面优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环境。坚持领导联村、部门帮扶、干部包抓,实行资金捆绑、项目到村、倾斜扶持,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集镇建设、扶贫开发、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以村容村貌改善为突破口,加强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强化主导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四)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着力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以规划为统领,以“创优”为总抓手,以应对西康高速通车为重点,拓展空间,完善功能,努力提升以旅游为龙头的三产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旅游业。完善全区旅游发展规划和景区、重点镇建设规划,立足迎接西康高速通车带来的人流、物流,制定年度计划,推进旅游业加快发展。采取多种方式引进项目和资金,对瀛湖核心景区和香溪洞景进行深度开发,提升品位,完善设施,全力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环城旅游南线综合开发、流水仿古一条街、双龙溶洞等景区景点建设。抓好城区尤其是滨江两岸的美化亮化,加快城区特色旅游街区建设,逐步形成以城区为中心的旅游精品线路。规范农家乐管理,建设一批农家特色宾馆。合理规划,整合资源,新增一批停车位。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建设好旅游超市。继续抓好旅游宣传推销,办好龙舟节等旅游推介活动。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亿元。努力扩大商贸流通。积极实施“新网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和“双百市场”工程,促进城乡市场繁荣稳定。扶持南方商务、开元商城、民威商厦等一批商贸名店做大做强,支持江北商业步行街、满意建材、国贸大厦等商贸项目加快建设,引进和培育一批保鲜冷藏、包装储运、专业批发、物流配送等骨干商贸物流企业,不断提升商贸物流业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建立和完善城市公交、农村和高速客运、货运网络,加强组织管理,提高运输服务业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把满足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和发挥房地产支柱产业的作用结合起来,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房开发,帮助房地产企业克服经营困难。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发展二手房市场,引导住房合理消费。支持建筑骨干企业资质升级,不断拓展建筑市场。
(五)始终坚持开源节流,着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面对财政困难的严峻形势,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源节流、严格管理,达到强化保障、促进发展的目标。努力增加可用财力。严格依法治税,加大征管力度,加强对重点税源、主体税种的监控,着力巩固基础税源,壮大骨干税源,培植新兴税源,争取体制性税源,坚决堵塞税收流失。规范国有资产、资源处置和租赁行为,确保各项收入及时、足额收缴到位,纳入预算管理。继续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争取力度,认真研究和准确执行中省各项奖补政策,争取当年奖补和转移支付拿到更多的份额。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坚决控制会议、文件、招待、车辆和考察等非工资性支出。加大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各项财政体制改革的力度,严格财务账户统一管理,严禁体外循环。严格执行人事管理制度,着力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认真落实干部津补贴政策,达到人均1.8万元的标准,适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9999个字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