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宁陕 > 正文内容

    宁陕:“特色村寨”的扶贫“特色”

    作者:向征阳 时间:2019-12-18 09:01 来源:宁陕县 字号: 打印

      高桥村位于宁陕县江口回族镇西北部,被国家民委授予“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全国第二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19年,江口镇党委政府与省级帮扶单位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县级帮扶单位县政府办公室结合高桥村实际,按照“打基础、兴产业、兜底线、强保障”要求,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夯实帮扶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深入实施“八个一批”政策,不断提高脱贫攻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彰显出了“特色村寨”的扶贫“特色”。
      打基础,把群众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积极联系省市县有关部门,协调移民搬迁和扶贫资金,加快高桥村移民搬迁安置点户建设,为74户群众顺利搬进新房奠定了基础(其中贫困户36户)。聚焦民生基础设施建设,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多方协调相关部门,想方设法筹措资金200万元,修建柳林沟口河堤396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60盏,硬化高桥老街水泥路面630米,铺设安家坪跨河输水管400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群众生活更加美好,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兴产业,让群众的口袋鼓起来。发展产业是摆脱贫困的根本之策,是稳定脱贫的有力抓手,该村在产业发展中,始终坚持因地、因人制宜,精准施策,大力宣传产业脱贫,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贫困群众对发展产业、勤劳致富的认识。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及县政府办30余名包帮干部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定制了1-2项长效产业,鼓励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根据贫困户的意愿和需求,组织群众开展“订单式”产业培训,打造创业就业的“直通车”。2019年以来,已组织群众开展了6期养殖、种植产业培训,通过多种形式先后培训村干部、致富带头人、技术人员、农村劳动力340余人次。指导帮助贫困户新增猪苓、天麻、魔芋等种植面积812亩;新增香菇、木耳大棚种植面积12300余平方米;新增养牛126头、养羊78只、养鸡1300余只、养蜂1300余箱。核桃产业为该村的支柱产业,拥有万亩核桃产业园,该村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科管,提质增产,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收入优势。
      兜底线,让扶贫路上一个也不少。认真做好全村20户48人低保户、23户25人五保户及残疾人两项补贴核查工作,确保他们人人都能如期拿到救助资金,生活不受影响。积极动员居住环境恶劣、身患疾病或肢体残疾以及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13户13人五保户入住集中供养院,生活不再有后顾之忧,安享幸福晚年。通过全面宣传和动员,引导全村88贫困户户220人全部参加新农合和大病保险。积极落实健康扶贫四重保障机制,贫困户看病县内免押金、报销一站式结算,实现贫困户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帮扶干部、签约医生到户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每年为贫困户免费体检。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30名学生全面享受教育扶贫政策,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
      强保障,让贫困群众能安居乐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建成高桥村移民安置点。本着“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发展思路,积极动员交通条件落后、居住房屋破旧、产业发展困难的贫困户进行搬迁,通过入户走访、院落会、村集体会以及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宣讲等方式,加大对移民搬迁和旧宅基地腾退政策的宣讲,截至目前,高桥村36户贫困户115人入住高桥安置点,4户13人搬迁至县城,10户38人搬迁至集镇。同时,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全村2户5人贫困户的危房进行改造,对4户11人的房屋进行加固提升,既改善了群众安全住房条件,又保留了群众发展产业空间,减少了社会矛盾。
      2019年,是高桥村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必将载入高桥村发展史册,55户153人将告别贫困。蓦然回首,扶贫路上的一场场会议、一次次协调部署、一轮轮摸底排查、一串串真实数字,以及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个个帮扶干部的身影,见证了该镇党委政府、省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县政府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扶贫有力度、兜底有热度、弱势有温度的帮扶历程和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