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安康:绿色崛起的“秦巴明珠”

    作者:张斌峰 时间:2018-12-12 09:33 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 打印


    安康扶贫空间



    白河县“三苦”精神教育基地



    汉滨区正在成为川陕鄂渝交通枢纽

      安康,一座名字中蕴含着吉祥与祝福意味的城市,一座位于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的城市,一座曾经饱受贫穷与苦难,在改革开放阳光的照耀、雨露的滋润下,确立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和休闲养生“秦巴明珠”目标,实现了绿色发展、昂然崛起的城市。

     经济发展实现跨越

      秋冬交替之际,记者走进安康市汉滨区双龙镇,一片片茶树铺满山坡,在浓浓寒意中透出浓绿,显示出勃勃生机。
      汉滨区按照安康市提出的“能发展经济林的地方,都必须大力扶持发展经济林”的要求,紧紧依托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以及有关造林项目,加快实施经济林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林业产业。目前,全区以茶叶、核桃等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基地得到快速扩张。
      “积极培育新动能,就要突出汉滨区‘山水生态’的资源禀赋,走出一条绿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转型的路子。”汉滨区委书记王孝成说,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区域化布局和板块化推进的产业布局原则,汉滨区以基地规模化、园区标准化、设施配套化、管理精细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模式,强力推动林业产业发展。
      传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为安康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使安康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1978年至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由4.95亿元增长到974.66亿元。
      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1978年,安康市农业总产值3.29亿元,农业增加值2.82亿元,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40年来,全市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为目标,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提升蚕桑、药材、蔬菜等传统产业,做强茶叶、魔芋、粮油、渔业等特色产业,推动农业规模化种植养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打造,促进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实现农业升级和效益提升。到2017年,全市茶园面积75.18万亩、产量2.36万吨,富硒茶科研成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布。魔芋种植面积35.6万亩、产量38万吨,居全省第一。
      基础工业向绿色工业转变。1978年,安康市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37亿元,工业增加值为0.85亿元,工业生产仅以石炭采掘和缫丝加工为主。40年来,全市工业经济由注重增加企业数量转变为注重企业效益质量,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初步形成了以富硒食品、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纺织丝绸为主的绿色主导工业。全市重点推进全国富硒食品产业基地和“中国硒谷”地域品牌建设,构建了具有安康特色的绿色工业体系。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385.46亿元,其中六大绿色工业产值达1156.1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3.4%。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40年来,安康人民克难攻坚、奋发图强,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白河县冷水镇三院村村民周晋喜告诉记者:“我以前住的土房子在山上,到处漏雨,生活在那儿很不方便,下山需要走两个多小时。”现在,他住进了新建的三院社区。记者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楼房拔地而起,社区内绿树成荫、道路平整宽阔。
      据悉,在社区建设中,白河县财政投入资金用于路、水、电、排污、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
      如今,在安康许多农村,一个个新建的社区点缀在重重山岭间。在城市,一幢幢漂亮的高楼鳞次栉比。
      安康市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让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大为改善。中心城市先后建成了汉江二桥、三桥、四桥,金州广场、滨江大道、高新公园、安康大道等一批重点项目,“一江两岸”山水园林城市基本形成,城市综合承载和产业聚集功能大幅提升,并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交通条件大幅改善。1978年,安康境内仅有G316、G210两条国道,全市公路总里程3930.76公里,是全省交通最落后的地区。40年来,安康市努力改变交通落后面貌,现代化、立体化、网络化交通体系正在形成。到2017年,安康境内国道增加到12条,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3024公里,10个县区均实现二级以上公路相连,8个县区贯通高速公路,100%乡镇通油路,100%行政村通水泥路。安康境内先后架起了12座跨汉江大桥,实施了汉江河道疏浚工程,建成了安康中心港。4C级安康机场迁建工程动工,计划2019年竣工投用。新建一、二、三级客运站6个,农村客运站点626个,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辐射10个县区和周边省份的客货运输网络。2017年,全市公路货运量4208万吨,客运量3727万人。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石泉县中池镇青泥涧村村民易礼军患了胸腺癌。看病的花费,让易礼军从小康户变成了贫困户。从2014年开始,石泉县卫计部门为他解决了看病报销问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按期上门服务并为他送去药品。易礼军说:“我这条命捡回来了,多亏了国家政策好。”
      “现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上门服务,既能确保到户,又提高了服务质量。引入的信息化手段既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规范性。”安康市卫计局副局长杨彬告诉记者。
      为了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安康市按照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持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狠抓重点领域民生工程,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位居全省前列。
      在文化事业方面,1978年以前,安康只有3个图书馆、14个文化站,只通有线广播,有8个电视转播台,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不到8%。40年来,全市上下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2017年年底,全市公共图书馆增加到11个、农家书屋1626个、群艺馆1个、文化馆10个、博物馆10个、国家综合档案馆11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534个。石泉池河出土的“鎏金铜蚕”成为我国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和安康开放发展的文化名片。紫阳民歌、汉调二簧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江龙舟文化节被评为全国十大最具魅力的地方节庆活动。2017年,安康市以西部地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
      在体育事业方面,安康市坚持把增强人民体质作为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统筹推进体育设施建设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成金州体育场,县级公共体育场稳步推进,镇村(社区)体育健身工程和器材配送工程全面实施,建成了市县镇村(社区)四级多点全覆盖的体育健身场所。全市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和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精心打造“龙舟竞渡、汉江冬泳、河谷漂流、骑行越野”为代表的群众体育优势品牌,安康龙舟被列入国家级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国·大秦岭(宁陕)山地越野挑战赛入选中国体育旅游58个精品推荐项目。

      生态建设成效彰显

      绿水青山是安康一张亮丽的名片。在发展中,安康市坚守生态环保底线,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
      30多年前,安康水电站建成,形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淡水人工湖——瀛湖。之后,当地群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纷纷开始发展网箱养殖。网箱养殖大规模发展,导致瀛湖库区水质下降,部分水质指标超过相关标准。在生态“大账”面前,一边是瀛湖周边群众年产值过三亿元的致富产业,一边是关乎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的严重问题。安康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一个单项产业不符合地区发展主线,更影响了生态环保,就必须被淘汰。2017年11月,安康市市长赵俊民担任瀛湖网箱养殖清理整顿规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2018年4月,瀛湖库区汉滨段3.1万余口网箱全部取缔拆除。有关部门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瀛湖水质已逐步恢复至地表水Ⅱ类标准。
      安康境内汉江水资源总量占全省总量的59.5%,人均占有3700立方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水源涵养区,承担着“一江清水供京津”的重大任务,水质达标率100%,汉江出陕断面水质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
      1978年以前,安康市因粮食短缺,大量毁林开荒,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人民保护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坚持不懈植树造林,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到201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全市境内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省级森林公园7个,国家湿地公园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安康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前茅,2017年中心城区全年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316天,荣获“中国最佳生态养生养老城市”殊荣。
      安康市大力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全市经济发展实现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更加注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生态旅游业转型升级,改变“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着力构建以循环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改革开放纵深推进

      “过去办企业,注册登记要挨个儿跑部门,整个手续办下来要一个多月。现在来一趟,用半天时间就办完了所有手续!”8月30日,紫阳县汉能达制衣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沈学斌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办完企业注册等相关手续后,现场为紫阳县办证效率打出满分。
      40年来,安康市大力推进以促进规模经营为重点的土地制度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企业改革、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体系改革、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以激发创造活力为重点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发展更加科学的体制机制。
      进入“十一五”,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陕南“突破发展”战略,安康市确立了“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的发展战略,全市人民奋起改变落后面貌,快速跟进全省发展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
      走进“十三五”,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安康市确立“发展为要、生态立市、开放兴市、产业强市”的实施路径,提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在大开放中拓展发展空间、释放发展活力、提升发展水平,以高质量发展引领高速度增长,以高速度增长保障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的路径愈发清晰,改革开放的成果日益彰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邹亚康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