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教育信息 > 正文内容

    教育均衡发展的“汉阴实践”

    作者:冯友松 时间:2018-07-11 10:29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近年来,汉阴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举全县之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让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共享优质资源。率先在全市成立首个教育集团化办学,启动创建国家级中小学挂牌督导创新县暨省级教育强县,全面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等,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该县在优先发展教育、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迈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聚焦教育投入——优化布局建好每所学校
      面对山区学校“点多、人少、质量低”和城区学校“点少、人多、隐患大”的现象。新一轮《汉阴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方案》出台,教育资源从该县观音河镇率先启动,时任观音河镇中心小学校长吴世康说到:“2013年以前该镇有1所九年制学校、5所村级完小,多为复式教学,质量无法保障,为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家长宁愿将孩子送往县城或外地读书。”据观音河镇党委负责人介绍,“为消除群众的顾虑,本着让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先后3次召开动员会、召开村级党员和群众代表大会7次、校园家长会5次、小组会65次、院落会83次,宣讲教育资源整合的意义和必要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赢得群众的支持。”
      2014年财政向观音河镇投入600余万元,建设标准化住宿和洗浴室、膳食的营养午餐、多功能活动室,并实施上下学校车接送费用补助等机制,让家长放心将孩子寄宿读书,全身心搞生产谋发展,节省家庭额外支出,降低教育成本。
      因地制宜、优化布局,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该县对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设立教学点,采取学前教育加义务低段的“3+1”和“3+2”模式,高段学生在集镇标准化寄宿制中心小学就读,从而提高乡村整体办学水平。
      自2011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7.12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完成405个建设项目,确保了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全部达标,优化整合中小学、农村教学点63所,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已成现实。
      强队伍提待遇——让每位教师都有获得感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好乡村学校,让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资源,唯有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城乡教师均衡配置,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建立公开透明的教师流动机制,才能吸引留住好教师,才能实现办有特色的乡村家门口的好学校。”县委副书记、县长刘飞霞在调研农村教育振兴发展时说道。
      2014年为教体系统一次性增加206个编制,推行编制总数核定后交由教体局管理,将原来的编制、岗位设置到村小、教学点调整以镇为单位设编设岗,这一举措全县共增加高级岗位104个、中级岗位96个。为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从教,2015年《汉阴县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方案》出台,并规定乡镇干部执行的津贴同样适用于乡村教师,叠加执行让乡村教师待遇大幅提高,当年全县1370余名乡村教师享受“两项津贴”达730余万元,年收入平均增加了5238元。
      在提高待遇上做“加法”。2017年初和年底连续两次调整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重点向边远山区学校、村级小学、教学点倾斜,从最初50至500元调整到100至1500元,人均每月超过400元,仅2017年全县1320余名乡村教师享受“两项津贴”将达到1160余万元。
      “山区教学条件虽然差一点,但这几年待遇不断提高,2017年两次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再加上乡镇干部津贴,现在每月多拿1720元。不仅改善了我的生活,更让我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教师的关怀,从心里感到温暖。”距离县城近80公里的漩涡镇上七小学教师刘学开心地说。
      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是推进城乡教育现代化发展必经之路,可以跨越学校和区域的界限,跨越教师和学生的界限,不仅能够缓解区域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也能在区域内让更多师生同步聆听优秀教师讲课。
      两年来,该县投入1000多万元建立5个校园录播室、5个校园电视台、4个智慧校园示范点,与陕西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合作打造STEAM示范校2所,建成学生云计算机教室2个和校园安全应急指挥系统视频会议室1个,为实现信息化校园奠定了基础。
      网络搭桥连接城乡互动学校课堂。“以往全县大型活动山区师生无法看到现场,如以前举行汉字听写大赛和“文明小公民”表彰大会只能听别人谈感受,无法观看到现场氛围,如今有了网络直播,师生们在校就能观看现场受到教育和感化,有了互联网确实方便。”这是山区教师经常谈到互联网好处所在。
      网络互联互通互动实现精品示范课堂直播。“今天的语文课《祖父的园子》,直播分享给该县网络所覆盖到的每一所学校,课堂效果非常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观音河镇中心小学教师看到实验小学老师课堂直播后发出的感慨。
      该县有机整合了全县录播教室、校园电视台等系统,通过网络互动实现网上教学、网上教研、网上培训、网上互动课堂教学等信息化教学,以实施“班班通”工程为突破口,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建设了“区域网络教学教研互动平台”,投入100余万元建设了两套网上阅卷系统。
      网络学习是当今一个重要平台,县局信息中心负责人说:“教师注册人人通网络学习空间人数达92.9%,上传优质课600节。近年来小学微课、幼儿园数字故事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创客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多次在中省市获奖,中小学电脑制作机器人竞赛中鸣超级轨迹赛获省初中组一二等奖,这一切荣誉很大程度源于互联网搭建的平台。”
      目前该县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基本全覆盖,“优质资源班班通”基本普及,92.9%的教师实现“网络空间人人通”,为迈上教育信息化打下坚实基础。
      打造教育共同体——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为使学校间办学水平差异进一步缩小,助推教育均衡、优质、公平发展。1月8日,汉阴首个教育集团化办学正式成立,以凤台小学为轴心,以城关镇草桥小学、三元小学为集团化办学成员校,成为全市首个推行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县试点。
      集团化龙头学校与薄弱学校的联姻,在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学教研、师资培养等方面的辐射、示范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凤台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凤台小学副校长曹雅介绍:“集团内学校在组织管理、课程体系建设、特色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实行统一标准,以“理念统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均衡发展、共同提升”为宗旨,确定“让每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作为集团办学理念。”
      “作为教育集团的成员学校,一学期来,凤台小学以走教方式派心理健康教师、艺术学科优秀教师到我们学校上课,在提升薄弱学科教师水平实行一对一帮扶,我校派专业美术教师蒲平凡给其它两学校上书法课,并录制教学视频作为课下辅导资源。而且定期开展校际间学生主题活动,转变村级小学管理理念,提升了教师教学综合能力和教学质量。”草桥小学校长刘康华如实的说到。
      为让集团化内成员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特色课程。曹雅介绍:“本学期凤台小学与三元小学互派两名教师,草桥小学与凤台小学互派一名教师,解决各校专业教师配备缺口问题,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内教育公平。”
      强国必先强教,通过倾力财政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布局促进均衡发展,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待遇,实施交流轮岗制度,推行强校牵手弱校共同提高等措施,将优质教育资源的“光和热”辐射到了乡村的每个角落,如今走进乡村,最优美的环境在校园,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靓丽风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王玲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