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正文内容
    文件名称 抢抓机遇 担当实干 加快构建安康特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开目录: 安政通报
    索引号 719776475/2017-0145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7年07月26日
    文号 安政通报第四十五期 公开日期: 2017-07-27 10:38
    有效性 有效

    抢抓机遇 担当实干 加快构建安康特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副市长    孙矿玲
    (2017年7月20日)

      刚才,四个县区和单位的经验交流,海波同志对下一步工作的安排部署,讲得都很好,我完全同意,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第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使命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高度,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列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今年3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实施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从十八大提出,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作为重要改革内容、制定一系列政策,又出台了《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这个“尚方宝剑”。中央层面已经完成了顶层设计、顶层规划,并紧锣密鼓、条分缕析地进行部署。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当前各地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要战略任务。
      我们要在共扛“文化陕西”大旗中占据一席之地,要实现全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用心用情讲好安康故事、让安康因文化而美好、让安康人民因文化而自信。必须牢牢抓住文化繁荣发展的历史机遇,必须清醒认识到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看到:这是落实中央要求的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提出了“五个扎实”的殷切希望,专门强调要“扎实加强文化建设”,并要求“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落实这一重要指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是文化战线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考验的是政治修养和看齐意识。我们一定要落实好总书记的指示,落实好中省的安排部署,凝心聚力为之努力奋斗。我们要看到:这是奋力追赶超越的内生动力。郭青书记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要求:要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文化繁荣发展新格局。使文化软实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硬支撑。安康的追赶超越不仅要有明晰的思路、具体的抓手,更要有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价值引导力和精神推动力。要创造性的破解难题,要以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劲头打开工作局面,就要用优秀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时代精神来感召人、凝聚人、鼓舞人。只要我们以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契机,充分挖掘、大力弘扬,凝聚人心、提振士气,追赶超越就会更有动力、更有底气、更有成效。我们要看到:这是造福基层群众的民生工程。文体惠民工程是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八大民生工程之一,是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迫切、更为多样,但受经济水平、地理条件等因素制约,全市城乡文化发展差距较大、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不高、农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不强等问题仍然突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文化民生、促进文化公平的根本举措,面向的是社会大众,服务的是基层群众,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总之,希望大家站在讲政治、讲发展、讲宗旨的高度,来看待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重要使命,把该挑的担子挑起来,该做的工作做扎实。
      第二,突出问题导向,抓实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工作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贯彻落实中央系列文件精神做出了系统部署,今年将公共文化服务列为“省考市”重点工作,单项考核分值达到了5分。市委、市政府对照中、省要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配套出台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具体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明确了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标准和保障措施,并全力组织推进。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区按照要求,积极跟进、主动作为,扎实认真开展工作。刚才海波同志已经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各县区不等不靠、狠抓落实,有的建立了考核机制,有的制定了实施方案,有的加大了投入,有的开展了系列文化活动。情况不一样,做法各有特点,这些都值得肯定。
      从今年组织的两次专项督查情况看,呈现出了换档提速、追比赶超的整体态势,但距离全省“第一阵营”仍有很大差距,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亟待解决。一是认识水平问题。个别县区重视程度不够,仍然认为文化建设是“软杠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欠账多、难度大、周期长,谋划推动的积极性、创造性不高,主体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有的同志对政策学习理解不深入,吃不透精神,不了解情况,抓工作思路不清、任务不明、措施不强。二是基层基础问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内容、质量差距较大,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薄弱,特别是偏远农村、移民社区公共文化设施落后,甚至出现“盲区”,供给和需求不对称,部分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中,有的设施面积不达标、功能设置不合理、基本设备流失,有的存在“重建、轻管、轻用”的现象,文化资源和文化人员“下沉”不够,服务内容和项目较少,没有形成服务常态化。三是工作保障问题。一些县区管理体制不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人、财、物要素得不到保障,服务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专业人才断层,文化场馆“有馆无人、有人不专”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工作成效。甚至一些文化站名存实亡,阵地没有了,队伍也没有了,那还怎么干工作呢?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我们改进工作的导向。下一步,重点要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要精准发力,规定动作落实到位、自选动作争创特色。对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陕西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进一步梳理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和短板差距,科学制订、全面推进“十三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根据标准体系要求做好“规定动作”,结合县区文化资源特点和群众文化需求做好“自选动作”,达到标准化与特色化的有机统一。实施“一县区一清单”,逐事逐项厘清遗留问题、未达标事项,分年度确定具体工作目标、整改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工作举措和时限标准,以加强过程管控实现目标管理,精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二要统筹兼顾,基本文化设施建设补齐短板、科学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是一项硬任务,各县区要对相关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摸排,特别是要高度重视群众活动场所建设,从实际出发,以战略思维和超前视野,不搞“花架子”,也不能搞重复建设,通过调配等方式把资源盘活用好;没有活动场所的,要按照“规划先行、彰显特色、大气美观、功能齐全”的原则,抓紧规划建设,循序渐进,补齐短板,甚至形成示范。特别是高新区和恒口示范区,许多工作目前还纳在汉滨区的“大盘子”里,今年开始就要单独考核,工作衔接、责任落实等各个方面要科学统筹、做细做好。基层设施建设最基本的标准,这三个地方一定要有:有一个文化服务中心,配备设施、提供服务;有一个小广场,群众能开展活动;有一个小戏台,能给群众演节目。我了解到的情况,我们过去基层文化服务设施也建了不少,一边建,一边很多又改作其他用途,这些被挪用挤占的场所,要及时收回、合理利用。在规划、建设上工作要扎实,有关负责同志一定要上心,不能浮在上面听汇报、看材料,要一个一个的审规划,一个一个的看项目,一个一个的做抽查,甚至一个一个的去蹲点、做调研,以扎实的工作作风,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三要突出重点,公共文化服务激发动能、提高质效。认真落实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创新方式,加大投入,把文化惠民要求落到实处。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是一种创新,现在直接购买服务,既不养队伍,也能提高效率,还能激活社会资源,刺激市场主体发育,是一个事半功倍的好办法。我们有限的资金,一定要花在刀刃上,一定得让群众满意,要用一套制度来支撑,有规划、有标准、有需求、有效果。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快培育文艺班社等社会组织,积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进一步激发公共文化建设活力。要全力打好“文化扶贫”攻坚战,推进“新民风”建设,为群众提供“适销对路”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要抓好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区域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深入推动全民阅读、文艺演出等“进社区、进农村、进校园、进家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文化、创造文化的积极性。要全力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针对不同需求开展文化培训、展演等服务,让每一个社会个体都能有更多的文化获得感。
      四要创新创优,提高文化服务供给的覆盖率、便捷性。近年来,我们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创优、创效上形成了一批成果,除了刚才做交流的县区外,还有很多典型。从2015年开始实施的中心城市“文化大本营”工程,每年开展文化服务1000多场次,服务群众400多万人次,形成了“书香安康”、“安康大舞台”、“汉水文化大讲堂”等品牌,今年正在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示范项目;去年,文化部、财政部通过了“汉剧兴市”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的验收命名,现在我们又在积极筹备申报创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市文广、扶贫、财政等部门联合开展的“文化扶贫”一村(社区)一年一场演出工程等等,都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有效探索、成功实践。下一步,我们要大力实施文化科技创新工程,把完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重点任务,借助“互联网+”的驱动作用,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整合文化信息资源,建设优质服务平台,努力在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覆盖率、便捷性上实现新突破。
      第三,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保障
      一要强化责任。市文广局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重点在完善工作机制、落实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指导上下功夫、求实效。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扎实做好配合、服务和保障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好各自任务。各县区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部门协同、权责明确”的协调机制,分解任务,夯实责任,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各县区制定的“一县区一清单”要及时上报,市上要组织抽查,请市文广局抓好督促落实。
      二要强化保障。在资金保障方面,各县区要以年度为单位,把公共文化建设项目所需资金列入基本建设规划,把开展活动、购买服务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足额保障“两馆一站”以及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全面落实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的要求。在人才保障方面,要以抓好《文化艺术人才“十强百优”扶持培养实施方案》落地为契机,及时做好人才的调配和扶持、培养,加大双向交流力度,稳步实施“大培训、大提升”工程,构建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三要强化考核。由市文广局牵头,健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实施责任倒查、动态监测和绩效评价等办法,按季度对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要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对季度督查连续处于后位和年度考核列于后位的县区,要采取通报批评、约谈等方式予以警示;工作做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奖励,并在项目上予以倾斜。

      同志们,总体来看,在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下,通过大家的辛勤努力、拼搏付出,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在此,我也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务必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齐心协力、真抓实干,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努力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争取为全省乃至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市提供经验和示范,共同谱写安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篇章!


      公文PDF原文:安政通报第四十五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