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走进安康>营商环境>优惠政策 > 正文内容

    安康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作者:佚名 时间:2016-06-19 10:33 来源:市招商局 字号: 打印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一个统揽、二个领先、三个追赶、四个超越”的总体要求,以“追赶超越、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更加注重改革创新、更加注重经济发展、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更加注重城市管理、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确保“十三五”开好头、起好步。
      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10.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9%和11%,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8%和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3.5%,CPI涨幅控制在3%以内。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管理新模式,实行网上并联审批,整合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深化投资、财税、金融、保险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推进“三证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工作。深化农村改革,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抵押贷款试点。推进文化、教育、卫生、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领域改革。全面落实居民生活用水、用电阶梯价格制度。多措并举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积极消化房地产库存,努力扩大住房有效需求。积极推进创新发展,促进技术、资本、信息、人才等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实施园区创新发展工程,建立安康“众创空间”孵化体系。重点扶持10户科技创新示范企业、30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100户科技型小微企业。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同周边地区打造汉江生态经济带,更加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生态经济带,培育开放发展新优势。狠抓招商项目落地,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20亿元。
      (二)突出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紧盯中省政策导向和支撑增长的关键环节,切实增强投资的有效性。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80亿元,增长1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88亿元,增长18%。围绕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民生工程和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00个,年度计划投资30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125个、年度计划投资171亿元,新建项目75个、年度计划投资129亿元。实施基础设施项目58个,年度投资101亿元,加快推进安康富强机场、特高压直流输电、城东大桥、高新大道北段、金州路改造、长春路、洞河水库、安旬白二级公路等工程。重大产业项目110个,年度计划投资87亿元,加快安康火电厂、旬阳烟厂技改、白河和旬阳水电站、南水汽配、秦巴明珠商贸城等项目建设;开工今东现代物流园、恒力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民生工程项目25个,年度计划投资97亿元,加快移民搬迁、棚户区改造、保障性住房以及城区教育资源整合、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开工建设汉江大剧院、高新初级中学等项目。生态环保项目7个,年度计划投资15亿元,加强以植树造林、流域综合治理、汉江水质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设,抓好汉江综合整治、瀛湖湖泊治理、建民污水处理厂一期等项目。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金融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吸引民间投资进入电力、电信、交通、天然气、市政等领域。充实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库,全年安排重点前期项目100个,计划当年开工建设10个。
      (三)扎实实施精准扶贫,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要求,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加大投入、整合资源,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把易地搬迁作为治本之策,把生产发展作为重要基础,把生态补偿作为新的路径,把教育脱贫作为关键环节,把社会保障作为兜底举措,切实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提高扶贫脱贫的精准度。主攻579个重点贫困村整村脱贫帮扶工作,完成财政专项扶贫投入20亿元。加快国家政策性金融扶贫试验示范区建设,5个金融扶贫试点县区投放金融扶贫贷款5亿元。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实现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高职教育和贫困大学生资助全覆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发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2.5亿元。实施土地治理3万亩。建设避灾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290个,完成2.7万户10.2万人搬迁安置。全年减少贫困村200个,脱贫12.2万人。
      (四)培育壮大新型工业,构建循环产业体系。做大总量、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力促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为引领,实施“互联网+”计划。注重产业融合、资源整合、品牌打造,编制富硒食品千亿元产业集群发展规划,集中力量做大富硒食品产业。巩固壮大新型材料、装备制造、清洁能源、生物医药支柱产业,促进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产业智能化发展。加快110个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确保旬阳烟厂技改、高新钒氮合金二期和荣氏食品等项目投产。加快高新钟表机芯、汉阴硒汉食品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促汉滨恒之升环保设备、硒宝天然富硒水等20个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进紫阳钒钛磁铁矿开发、白河石材工业产业园、石泉秦巴中医药生态养生谷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飞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向园区聚集,力争全年12个项目开工、5个项目投产。加大企业帮扶力度,落实中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企业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措施。力争培育30户规模工业企业和5户产值过5亿元企业,新增投资千万元入园工业企业50户,新建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
      (五)做优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收增效。加大强农惠民力度,培育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园区建设水平,推进农业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全年粮食总产80万吨、油料13万吨、肉类27.5万吨、水产品4.5万吨。新增魔芋种植面积5万亩,培育魔芋重点示范园20个。建成10个茶叶标准园区、6个无性系繁育基地,茶叶产量2.5万吨。实施园区“五个一”提质增效工程,加快建设生态优质高效畜牧、渔业、蚕桑、茶叶、魔芋、烤烟、中药材主导产业基地,新增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市级园区10个。深化与中国农科院院地合作,制定申报富硒茶、富硒魔芋和富硒猪肉国家标准。围绕省市共建山林经济发展示范市,重点在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打造和市场化营销上下功夫,培育生猪、富硒茶、魔芋、核桃、山林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创建山林经济示范县2个、示范镇10个、示范村20个,创建市级山林经济园区30个。培育家庭农场50个、新型职业农民1000人。依托龙头企业和示范园区,实施“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促进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六)提升生态旅游品质,力促现代服务业发展。整合资源、完善要素、强化营销,着力提升“一山一湖一城”核心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建设五大特色板块,打造全域安康旅游。抓好瀛湖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建设,启动瀛湖国家5A级景区创建。推进双龙旅游度假区、汉阴凤堰梯田、后柳水乡及中坝峡谷自驾游营地、宁陕全域旅游、平利美丽乡村、国际天贸城商旅综合体、恒口古镇、游客咨询中心、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4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街区)、10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旅游产业链,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3112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71亿元。推动服务业提等升级,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加快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网络信息、健康休闲等服务业发展。支持文化创意、品牌服务、众创众筹等服务业新业态。坚持医养结合,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建成市级老年公寓二期,启动吉河银龙湾、建民月河口、高新莲花湾、张滩立石村和江北新义村5个生态休闲养老园区建设,新建15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100个农村幸福院。建成汉滨、白河、石泉、镇坪、宁陕5县区城市公益性公墓。扎实推进全省一级物流节点城市建设,推动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互联网金融融合发展。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培育服务业限上企业30户。
      (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围绕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实质性推进西安-安康-重庆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西成客运专线、阳安铁路复线、安康富强机场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平镇和安岚高速公路。加快10个482公里干线公路项目改建工程,以及石紫岚、旬阳至小河、两河至宁陕二级路建设,实施G316关庙至建民、G541紫阳汉王至洞河升等改建工程,做好S320瀛湖至清凉关二级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建成安康城东大桥、石梯汉江大桥、安康至旬阳二级公路。新改建农村公路260公里、桥梁1000延米,农村公路完善工程100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00公里。启动紫阳港客货运码头、火石岩码头二期改造。推进月河补水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黄洋河护岸工程。加快实施引汉济渭、洞河水库、月河堤防工程,以及城乡供水、防洪保安、病险水库加固、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工程,汉江流域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平台投入使用。构架坚强智能电网,推进330千伏旬阳-商州输电线路工程(安康段)和212项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推进有条件自然村通互联网。
      (八)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打造“秦巴明珠”。以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为重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率达到46%。坚持“湖城一体”“产城融合”,突出核心、重心北移、提升江南,加快中心城市重大功能板块建设。围绕“突出核心”,实施“环江五十里区域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一江两岸”文化体育设施提升、城东大桥、汉江大剧院、东坝内环路及防洪排涝、西坝防洪保安及城堤公园、滨江大道三期、黄沟片区棚改、陕煤1.2.3号地、江滩公园三期十大项目。围绕“提升江南”,实施东坝、西坝片区棚改、金州路、兴安路综合改造、瀛湖路改造、西郊公园、南正街改造、移民防洪博物馆、南环干道综合改造提升、江南三纵三横精细化管理示范街区创建十大项目。围绕“重心北移”,实施北环线、316国道高新段改造、长春路、创新路、红星路、长岭南路二期、张岭及中渡片区棚改、高新商业综合体、高新文化饮食、高新金融聚集区十大项目。全年完成棚户区改造1.5万户,新增停车泊位500个,气化工程入户8万户。加快建设月河川道城镇带,促进恒口、汉阴、石泉一体化发展。推进恒口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统筹资源配置与产业布局,强化道路、管网、充电桩、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完善中心城市管理运行体制机制,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幸福家园。深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各项任务,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集约节约利用资源,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全年造林绿化50万亩。做好汉江水质保护、大气污染防治、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减排。继续扎实开展汉江水质保护“十大专项行动”和“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市、县、镇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加强汉江干支流水环境监管。加大城镇社区、居民小区绿化力度,积极创建全国森林城市和健康城市。大力实施汉江整治、绿化造林、水土保持、垃圾污水处理等工程。以面源污染、土壤重金属和化学污染为重点,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瀛湖湖泊治理、恒口示范区和高新区污水处理、沿江17个重点镇垃圾污水处理和3个工业点源治理项目建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降耗,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于288天。
      (十)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全年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05亿元,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劳动力转移就业60万人。积极推进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工作,大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5亿元,免费技能培训2万人,引导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8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140元和8780元,分别增长9%和11%。实施260个教育项目,推进100所县城以上城区学校建设和10所普通高中改造,全面完成城区教育资源整合、“五校北迁”及19所学校新改建任务,推进江北片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保障进城务工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加快城区卫生资源整合,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病专科医院、市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市中心医院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启动“医养结合”首批项目,加大“医联体”建设。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保险,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实施中心城市“文化大本营”工程,加快建设汉江大剧院、香溪书院和市体育馆,建成龙舟文化园、“藏一角”博物馆、移民防洪博物馆和安康学院图书馆。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50家,让全市人民在改革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杨雯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